洛阳城内,初秋的风轻拂过巍峨的宫墙,携带着淡淡的桂香,也带来几分微凉的惆怅。
城中繁华喧闹,而皇城内却是另一番肃穆静谧。
柳凝儿正低头忙碌于司衣局中,手中的绣针灵巧穿梭,一朵精致的牡丹花缓缓在绣布上盛开,仿佛凝聚了她所有的专注与心事。
天后的寿宴在即,司衣局忙得不可开交。凝儿埋首于绣品之中,耳畔却不时传来绣娘们的窃窃私语,或关于宫中的传闻,或关于谁谁的恩宠冷暖。
她却一一置若罔闻,专心于手上的活计。她知道,自己不容许出错,每一针每一线都关乎自己的前途,甚至是性命。
正当此时,司衣局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随着一声沉稳的号令,几名侍卫整齐划一地迈步而入,将整个房间的氛围瞬间拉紧。
凝儿不禁抬眼,恰好见到一名女子缓缓走入。
她身穿墨绿锦袍,腰间银白色腰带显得利落而洒脱,浑身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英气。
她目光如刀,扫过每一个人,所到之处令人不由自主屏息。
凝儿低下头,却感觉到一种隐隐的压迫感笼罩而来。当她再度抬眼时,竟与她深邃的目光猝不及防地对上。
那是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如同湖面下潜藏的暗流,平静却带着力量。凝儿一瞬间仿佛被定住,心头猛然一震。
对面的女子也在看到她的那一刻怔住了。
那熟悉的眉眼与记忆深处的某个影子缓缓重叠,让她原本冷峻的神色微微有些松动。
短短几秒,却像是过了很久。
英气的女子移开了复杂的目光,神色恢复如常。
凝儿不明白对方的目光为何这样复杂,像是探寻,又像是怀念。
她不敢多想,只得低头,继续一针一线地绣着,但心却乱了分寸。
不远处的徐倩凑过来,低声笑道:“柳凝儿,你知道那是谁吗?那可是金吾卫的杨玉珑将军!宫中多少人想靠近她都无门。每次她来我们司衣宫,都是绣娘们最盼望的时刻。”
凝儿愣了一下,竟是小玉珑!她停下手中的绣活儿,随即淡淡问:“杨将军……真的这么有名吗?”
“那可不是嘛!”徐倩眼里闪着八卦的兴奋,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她可是天后的心腹,战功赫赫。更何况,她那模样、那气度,比宫里多少男子都强几分。听说许多宫女、妃子都对她暗生情愫呢!”
凝儿心头一震。她从未想过昔日的儿时玩伴,竟在多年后成为如此出众的人物。
脑海中闪过七岁时的记忆,那时的杨玉珑只是一个总爱拔草做剑、满身泥土的顽皮小女孩,而今竟已是这般气势凌人的模样。
“还有啊,”徐倩神秘兮兮地凑近些,压低声音道,“听说安平公主很是看重杨将军,啧啧,这可不是普通人能想的事儿。”
“公主?”凝儿微微一怔,手中的针线停住了。
她很难将记忆中那个和自己一起摘野果、捉蝴蝶的杨玉珑,与这传闻中的人物联系起来。
她心中一阵复杂,仿佛有什么堵在胸口,说不出的滋味。
一时间,回忆的潮水涌来。儿时的杨玉珑虽顽皮,却总爱护着她,凡是有人欺负她,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
那些欢笑与依赖,早已成为她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而如今的杨玉珑,却站在了她遥不可及的高处。
“柳凝儿,你在想什么呢?”徐倩的话将她拉回现实,“你可别打什么歪主意啊!杨将军这样的人,是我们这种人高攀不起的。”
凝儿强颜一笑,低声道:“你想多了,我不过是好奇罢了。”
徐倩笑笑,不再多说,转身忙别的去了。凝儿却久久无法平复心绪。她将绣针插入布料,双手却不自觉地攥紧了起来。
她告诉自己,如今的杨玉珑与她已是天差地别。
她只是宫中的一名绣娘,身份卑微,不能,也不该去与那样的人有所牵连。
然而,她的脑海中却不断浮现杨玉珑进门时那挺拔的身影,还有那双短暂对视却深刻入心的眼睛。
宫中的流言与她无关,杨玉珑的辉煌也早已超出她的世界。
然而,她却隐隐觉得,命运似乎并未打算让她们轻易错过。
这一次的重逢,或许只是开始。
外头的秋风吹进窗来,卷起桌上的绣线,似乎也卷起了某种未解的宿命。
凝儿将所有的思绪压下,再度低头绣起了花朵,但针尖却多了一丝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