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大哥哥,俊美英武,还画给我看,我觉得他画画水平一般。”
“师父教我们救人的时候要给自己留一线,我问他为什么,他只说,等我们需要用到的时候就知道了。”
“师父又打了师兄,听说好像是因为师兄跑远了,跑去邺国了。”
“师兄跟我说,他在那边遇到了一个很美好的姑娘,他想要得到她,我问他怎么样才算得到,他半天没再理我。”
“师兄带了一个男孩子回来,这个男孩子长得很好看,高大,又俊美,对我很好,他笑起来特别好看,师兄说他是大邺人。”
“我真的好向往大邺啊,师兄已经走了,他说他要去找那个姑娘,我也想去找那个男孩子。”
越到后面,沈意之便越能发现字迹中孙寻舞的影子。
还有莫允修的成长经历。
两个骗子,从未对她说过真话,却一次又一次地骗了她的真心。
沈意之没翻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又多翻了几本,里面都会夹着孙寻舞隔三差五的碎碎念,日常小情绪,沈意之将这些小纸条都拿出来,收集在了一起。
忽地萧勿从别的房间转完回来铁青着脸色,钻进这间房就将沈意之抱进了怀里,死死抱着。
沈意之憋得咳了两声,拍了拍萧勿的后背,“怎么啦?”
他不说话,只起身又将沈意之的后脑勺扣着,欺身吻了上去,毫不温柔,只一味地毫无章法地吻着,呼吸胡乱喷洒。
“哥哥?”间歇空挡,沈意之大喘气地问着。
萧勿仍旧不讲话,霸道地汲取着沈意之的气味,终于在某些地方无法控制之前,他止住了动作。
沈意之伸过指腹去抚萧勿有些泛红的眼,心里一阵阵揪着,难道是看见了解毒的法子?
萧勿终于哑着声开口,“从前是我太过迟钝,若你当日没有来求旨赐婚,现在是不是就成为了莫允修的妻。”
沈意之垂下了眸,这话应该是莫允修告诉他的,“你上次也提过。”
“我都知道,是我做得还不够,我们不看这些医书了,没什么好看的,上去吧。”
萧勿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沈意之猜他应该也是看见了什么东西,“但我要找解药。”
“解药我还有办法,咱不看这些了。”萧勿固执地不让沈意之再看,硬要拉着沈意之出去。
沈意之到现在也不知道萧勿当日到底要瞒些什么,萧逐和离馥也同她们几人都坐上了从白马道返京的马车。
萧览与孟岳的澄清赦免圣旨已经传遍全国,年轻皇帝为建政绩,也准许了雁北人通过白马道来到各大主城,所有人都恢复了自由之身。
萧玉趴在沈意之膝上睡着,沈意之也在昏昏欲睡。
马车里暖和,沈意之这几日的精神都不是很好。
朦胧中,还听见萧玉在对自己说,“娘亲,其实我娘的计划都告诉我了,她真的跟我说过,要好好将娘亲当做亲生的娘。”
她又仿佛听见萧玉还说,“娘亲要为我生个弟弟呀?”
孩子说的话也不作数,这几日在路上昏昏沉沉的,直到回了王府,离馥与赖琴和千卉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的时候,沈意之才找回了一点神智。
几个长辈嗓门太大了,云霜便将沈意之送回房内休息,她又睡了一觉。
醒来之时就见萧勿坐在床边,一脸菜色,沈意之皱了皱眉,没什么力气地问道:“哥哥是毒发了吗?”
萧勿坐在沈意之身边,捞过她的手放在唇边吻了吻,道:“你忘了?有个叫高觉的人,将解药方子原封不动地送回来了,我已经喝了好几日的药了。”
“哦。”沈意之这几日确实没什么记性,只知道自己整个人都是昏沉的,“你脸色很差。”
“你的脸色好就行了。”萧勿靠近沈意之,在她枕边轻轻讲话,就怕吵着沈意之。
沈意之确实气色不错,虽然她总睡,但还是满面红光的,沈意之自己感受不到。
“幺幺,”萧勿另一只手伸到沈意之被子里,去抚她的小肚子,“这里,有了个我们的孩子。”
沈意之:“?”
沈意之:“!”
“我……”沈意之难以置信,“我有孕了?”
萧勿点了点头,但……“呕”……
他转身就跑出去了。
云霜端着水盆进来,见沈意之醒了,便拿着帕子为沈意之擦脸,她声音也放得极轻,“夫人,姑爷这几日害喜呢,别担心。”
“我有孕,他害什么喜?”
云霜笑着:“太医说了,这是正常的,孩子又不是一个人的,叫姑爷遭点罪也是该的。”
“难怪他脸色这么差。”
-
沈意之养了许久的胎,得知沈毓栖的孩子都满了百日,便叫萧勿带着她去了沈府。
沈意之却难得见到了意外的二人,国公大人和千卉夫人携了一堆礼到了沈府。
国公大人依然是冷着脸坐在一边,千卉夫人握着赖琴的手,一遍又一遍地伤心难过,“现在战事结束天下太平,我那不孝儿到现在还是不肯回来。”
“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小栖这孩子的,现在木已成舟,到了这一步,我们做父母的一直和孩子僵着也不是办法。”
“现在赖姐姐你发个话,只要小栖愿意,我立即就去告诉炼祯,叫他回来八抬大轿将小栖娶进国公府,一切都按照孩子的意愿来。”
赖琴为难,沈毓栖抱着孩子进来了,千卉夫人连忙上前来去接过沈毓栖手中的孩子,“哎哟,长得真乖啊,这小子还真挺像我们家炼祯的哈。”
沈意之与萧勿坐在一边,看得一脸无语。
跟离馥似的,非说萧玉跟萧勿和沈意之长得像。
但其实也差不离,毕竟萧勿和箫焕也是兄弟。
可炼祯和莫允修那离得十万八千里啊。
“你还别说,真有点像。”赖琴眼瞅着,也这么说。
沈意之和萧勿冷汗连连,瞅了眼孩子后,面面相觑,确实像!
就听沈毓栖低着眸,轻轻道了句:“祖母,孙女愿意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