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司明和萧鸿意在武学上的造诣优于绝大多数人,但是碰上能征善战的大将军戚叔铎,能不能全身而退,还是要看当天的黄历。
也不知道襄王伤得重不重,柳昭隐顾不得萧鹤川的嘱咐,直接传送到了襄王身边。
怎么才一下不见,身上就扎了三支箭啊?!是铠甲质量不行,还是箭矢质量太行?
柳昭隐第一次身处真正的战争当中,虽然敌对双方的服饰不同,但柳昭隐只觉得混乱一片,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也看不出来哪一方占优势。
真的不会误杀自己人吗?除了喊杀声,他什么都听不见。
柳昭隐:“殿下!”
柳昭隐用真气逼停了箭矢,给他和萧鹤川营造出一个安全空间,秦立等人顾不上惊讶,确定萧鹤川没有生命危险,便一心抗敌。
萧鹤川:……
要不是柳昭隐打晕分.身的时候下手太重,让主身也跟着恍惚了一下,他根本就不会中箭,如今又眼巴巴地跑来救他,萧鹤川真的不知道他是该生气还是该庆幸。
戚叔铎有二十万兵马,十万人在后方待命,今天这场战役只出动了十万人,陆安邦带着京卫营,再加上萧鹤川,勉强能与敌军抗衡。
可是就在他们以为敌军的箭矢告罄的时候,敌军的弓箭手突然进行了一波非常密集的远程攻击。
萧鹤川和陆安邦的副将张知,都在此次攻击中受了伤,局势突然变得很糟。
柳昭隐正要拔掉萧鹤川身上的箭,萧鹤川却摇了摇头。
柳昭隐:“我可以让您的伤口很快愈合,就是拔得时候疼!”
萧鹤川:“所有人都知道我中了箭,伤口不能莫名其妙的消失,这伤不碍事,让军医处理即可。”
柳昭隐快气死了,他管不了以后,此时此刻他就憋屈得受不了了。
为什么一定要假想一个敌人,然后宁愿受伤也不能施展他的本事?就在这时,戚叔铎手握长柄钩镰刀,冲着萧鹤川的头颅直砍而下。
萧承泽:“五哥小心!”
比起萧承泽的关心,萧司明的心情就太复杂了,他既希望萧鹤川多杀几个敌军,又希望萧鹤川因公殒命,萧鸿意的心情也很复杂。
他既欣赏萧鹤川的才华,又怕萧鹤川跟他争皇位,不过在战场之上,他还是希望萧鹤川不要受伤。
萧鹤川:“右臂。”
戚叔铎对萧鹤川的性命势在必得,却突然有一股强大又刁钻的内力,隔着皮肉震碎了他右臂的骨骼。
戚叔铎哀嚎一声,翻滚在地,钩镰长刀脱手而出,顺着惯性也能要了萧鹤川的命,可他尚未起身,他的钩镰刀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萧鹤川急道:“留活口!”
柳昭隐刀锋偏了一寸,砍中了戚叔铎的左肩,但是他这一击用了全力,所以戚叔铎被砍断了三根肋骨,刀刃距离他的心脏仅剩一公分。
从军多年,戚叔铎从未受过这么严重的伤,常年不回京,他竟不知京中有如此善战者。
戚叔铎心知自己不成了,便喊了一句:“肃清奸佞!匡正国本!诛杀襄王!拥立太子!”便撞在刀刃上,了结了自己。
萧鹤川:……
大事不太妙。
戚砚:“爹!”
姜敖:“舅父!”
战场上喊将军的喊将军,喊爹的喊爹,所有人都没想过戚叔铎会死在这场战争中,包括他自己,京卫营只有五万人,他们本是稳赢的。
反军因为愤怒,士气大增,镇守后方的十万士兵,也在戚宏的带领下冲了上来。
他们本就支持萧书君,因为误会而痛恨萧鹤川,如今戚叔铎又死在萧鹤川的护卫手里,几位将领都暗自发誓要诛杀萧鹤川。
不知道戚叔铎是因为轻敌,还是别的什么,他原本只命十万人进攻,十万人待命。
所以萧鹤川和陆安邦的计划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拖到戚仲威入京,让他们两方去打。
虽然过程很煎熬,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存京卫营的实力。
萧鹤川受伤以后,陆安邦就觉得不好,戚叔铎一死,陆安邦觉得完了,五万对战二十万,赢面太小了。
更加猛烈的进攻朝着萧鹤川而来,萧鹤川身上扎着三支箭,同时抵挡着戚砚和姜敖。
柳昭隐掩护着萧鹤川,但是敌军的进攻比之前猛烈了很多,戚宏和副将方雷也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弯弓搭箭,瞄准萧鹤川。
柳昭隐应对不暇,萧鹤川腿上又中了两箭,戚砚和姜敖不想对上柳昭隐,伤到萧鹤川以后就退了回去,同时命弓箭手进行远程射击。
萧鹤川:“刀盾兵!”
京卫营剩余的刀盾兵,根本不足以抵挡急雨一般的箭矢,柳昭隐情急之下,使了一招反冲击系统之礼尚往来龙卷风,用强大的内力让箭矢掉了个头,回它们的老家了。
萧承泽既佩服又疑惑地说:“五哥手下有如此猛将,怎么一开始不派出来?”
萧鹤川:“专心应战!”
萧承泽:“专心着呢!”
敌军阵营传来一片哀嚎,他们的弓箭手损失惨重,陆安邦因此松了口气,可柳昭隐心里却很不舒服。
他刚才还在责怪萧鹤川不顾普通士兵的性命,好像他多么高尚似的,转眼之间,他就亲手杀了很多普通士兵,在他护送襄王的短短几分钟里,京卫营也死了很多人。
虽然柳昭隐是第一次上战场,但他知道敌军发起如此猛烈的进攻,都是因为戚叔铎死在他的手里。
难道他的战术从一开始就不对吗?不管是暗中搞破坏还是亲自上战场,他的想法都是杀掉关键将领。
兵权旁落的问题由来已久,康庆帝想收回,他是提出问题的人,但制造问题的人是戚家。
明明是臣,为什么一直不肯交还兵权?将军只在战时需要兵权,但战争结束以后,就应该主动地交还给皇帝。
柳昭隐只有十六岁,之前生活的世界一直很太平,他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决策影响着上万人的生命,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原来在战场上杀掉关键将领,是会引起连锁反应的,他的速度也没有快到可以瞬间结束这一切,所以这些士兵的牺牲,是因为他吗?
萧鹤川:“昭隐!战场之上不可分心!戚叔铎的部下可不会因为我们的士兵牺牲了,就缴械投降!”
柳昭隐:……
殿下是在告诉他,不能因为对方的士兵牺牲了,他反倒先退缩。
萧鹤川:“局势发展到现在,只有把敌军将领全部拿下,才能结束这场战争!没有你的话,京卫营就要死完了,不许想太多,快去。”
柳昭隐:“好。”
*
这场攻城战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因为反军的所有将领,将军、副将、中郎将、校尉,全被襄王的护卫打残,被陆安邦活捉了。
只有戚叔铎的长子戚砚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急火攻心,当场暴毙。
尽管柳昭隐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在他解决敌方将领的几分钟里,京卫营折损了将近三万人,反军剩余十四万普通士兵,全部缴械投降。
这样的结果反军没有想到,康庆帝也没有想到,江昭隐说他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竟然是真的,没白保护,康庆帝心想。
萧允琛更没想到,他忙活了半天,功臣成了萧鹤川?
在萧允琛的计划里,功臣应该是戚仲威,京卫营应该在戚仲威抵京之前就全军覆灭,京城应该短暂的被戚叔铎占领,他应该冲进皇宫。
在康庆帝近乎绝望的时候,戚仲威带着大军前来救驾,战争结束以后,再由萧允琛的阵营施压,兵权还将保持在戚仲威的手中,而新的京卫营也将由戚仲威的将士组成。
支持萧书君的将领会因为造反而被处死,萧书君翻身无望,魏家和戚家便只能扶持他为太子,这场战争怎么才一个时辰就赢了呢?
戚仲威的援军还在路上,战场却已经清点完了。
萧允琛的探子都是小兵,他不担心他们被抓,但是戚叔铎的次子戚宏、外甥姜敖、副将方雷、和若干校尉全都被活捉了。
造反这么大的罪,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减轻罪行,比如听命行事。
随便一审,萧允琛伪造萧书君的信件,和替换戚容回信的事就会暴露,这两件事要是暴露了,他就完了。
戚宏等人被禁卫军严密的关押,魏家和戚家筹谋了这么多年,也没能成功地往禁卫军里塞进去一个人,更别说萧允琛了。
为今之计,只有将萧书君灭口,才能死无对证。
萧允琛带着两个护卫来到法严阁,打算让萧书君畏罪自杀。
就算不是萧书君安排的,但戚叔铎为了支持他而造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他希望向来孝顺的萧书君在知道戚叔铎造反以后,能顺从地谢罪。
进了法严阁,萧允琛才发现萧书君不在,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他败了,但他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
萧书君:“三弟不要再挣扎了,束手就擒,父皇还能留你一命。”
萧允琛苦笑了一声,他不解道:“你这个蠢货,究竟凭什么?!”
萧允琛的计划全都在康庆帝的预料之中,所以方天钺以最快的速度审了戚宏等人。
据他们供述,他们起兵造反是因为收到了萧书君的信,还有戚容赞成造反的回信。
陆安邦在戚叔铎的大营里找到了那两封信,可是萧书君被幽禁在法严阁,根本没有往军中寄过信。
其实,在萧书君被幽禁以后,萧鹤川就找过他,也跟他说了萧允琛的计划,起初,萧书君是坚决不信的,因为他和萧允琛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直到半个时辰以前,萧书君看到那封信的时候,他才终于相信了萧鹤川。
从江丰德的口供被揭露,到江家父子被灭口,魏妃遇刺,丞相遇害,全都是萧允琛为了挑起他与萧鹤川的对立,为了拉他下马而策划的。
佛哭毒萧书君知道,它很难制,所以产量极少,但却是萧允琛府中常备的毒药。
戚家军军规森严,军营里的势力分布,外人不可能知晓,更不可能安插探子调换回信。
萧鹤川刺杀魏妃的“嫌疑”洗清了,萧书君造反的嫌疑也洗清了,魏天明的死,也真相大白了,关在法严阁的人从萧书君变成了萧允琛。
戚宏等人全都断了胳膊,活着也是麻烦,万一他们总想杀了江昭隐报仇呢?康庆帝暂时很喜欢江昭隐,所以他在戚容求情之前,就以造反的罪名把戚宏他们全部处死了。
其实,这场战争就算没有柳昭隐,康庆帝也不会输,因为他还有南宫家族。
不过,因为柳昭隐的出现,康庆帝才可以把他的底牌再藏一藏,所以现在康庆帝看柳昭隐,怎么看怎么喜欢。
萧书君恢复了太子之位,也是从此刻开始,他对萧鹤川的忠心坚信不疑。
他也终于相信,父皇是真的在为他筹谋,父皇是护着他的,是真心想立他为储的,否则不会在这么大的变故之后,还复他储君之位。
不过这后一点,萧书君真的是误会了。
这场战争,萧司明和萧鸿意赶上了个尾巴,他们那点苦劳,口头表扬一下就行了。
萧鹤川、萧承泽、陆安邦及其部下,都有功,功劳最大的当属斩获了敌首的江昭隐。
康庆帝还没想好如何嘉奖他们,就听说了萧允琛从法严阁逃跑的消息。
康庆帝:“他跑了才最好。”
方天钺:“是。”
意思就是不用追了。
起初,魏妃只想着,萧允琛若是不愿意臣服于萧书君,就让他做个闲散王爷,没想到他野心大,胆子也大,能力也大。
魏妃不知道康庆帝的底牌,所以她想,要不是江昭隐,此时的大康已经是萧允琛的天下了。
丞相已死,魏家分裂,萧允琛还想通过灭口来坐实萧书君的造反之罪,现在他跑了,隐患很大,魏妃命人抓捕萧允琛。
如果一切顺利,她就永远囚.禁此子,万一萧书君遇到不测,她也还有第二选择。
萧允琛只有说动戚仲威造反一条路了,但是有江昭隐在,戚仲威造反就等于是往康庆帝手里送兵权,事情比康庆帝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简单。
在萧允琛逃跑的时候,康庆帝正在论功行赏,别人都好说,但是康庆帝内心里并不想给江昭隐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