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能,魏庆泰的寿命有限了,安排好侄子的前途后,便会去世,大概几年光景吧,正好在八公主婚事定下来前后。
之所以是侄子,因着这件事,魏庆泰的三个儿子都被削了官职,以后怕是不会起复,反倒是老家来的侄子没有问题。
他不会把这么大的事告诉几年就见一两面的侄子,何况魏云笙这个人,书生意气,喜爱诗文,一入京便去了观龙寺,也就过年那两天住在魏家。
看在外人眼里,和亲叔叔一点都不亲,如此要命的机密,魏庆泰不可能告诉他。
而为了保障自己儿女的安全,魏庆泰需要有自家人站在朝廷上,为自己的儿女保驾护航,他大力提伯的亲侄子便能做到。
皇帝为了叫他安心,也会成全。
正好林如清把这件事报上去,有魏云笙的名字,皇帝一定会借此大力提拔。
这是一场赤果果的交易,在皇帝和魏庆泰不同声色下默契达成。
所以魏庆泰主动入狱,皇帝假装不知道其中有二皇子的手笔。
同时为了不显眼,一同办事的徐瑾瑜等人,也会有相同的待遇,只要他们能考中,便是以后的朝廷栋梁了。
“他们......会成为六皇子的助力吗?”林若溪沉默许久,开口转移话题。
她之前知道政治的冰冷,可当真的直面最底层的真相时,依旧觉得寒冷彻骨,那是一具具白骨堆起来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主动或被动牺牲一切换来的,冰冷,沁着深深血泪。
有那么一刻,林若溪产生了退缩之意。
其实什么都不做,安享郡主富贵也可以的,对吧?
可在见识到最真实的政治,她不免胆战心惊,西域势力和商队的叛变,一直是个隐患,一旦爆炸,会不会成为林家万劫不复的导火索?
林家有她想象中的稳固和安全吗?
功劳,有时候是保命符,但又何尝不是催命符?
就像东平郡王父子,他们可以说,为了萧家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背负了满身罪孽,可最后得到的是什么?
郡王太妃避居佛堂不出,魏才人关在冷宫寂寂无名,唯一的血脉八公主,只是政治的筹码,是人质!
而魏庆泰,有那般能力,本该惊才绝艳,扶摇直上,可最后,只能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扶持侄子上位,保住女儿,外孙女和一家子老小。
都是血泪啊!
林家呢?林家上上下下死了十几口,林家军全军覆没,才换来姐弟两如今特殊的地位。
但他们依旧活得小心翼翼,风光和肆意是真的,但都是有限度的。
呵!在京城,在宫城,就连六皇子都不是真正的肆意张扬,何况他们?
算了,想这么多没用!
其实他们也没有选择,西北的事迟早是个雷,爆在谁手里对林家最为有利,还用想吗?
所以,六皇子得上位啊!
他们不能主动推,就让别人来!
比如林家,比如徐瑾瑜,魏云笙等一干好友。
林如清展颜一笑,“只要他们知道,在科举的事情上,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和五皇子都不清白,他们别无选择,只会倒向风光霁月的六皇子!”
“还有四皇子,”林若溪提醒。
“只要六皇子在,他其实没机会!”林如清笑容中带着别有意味,“他从一开始便被当成贤王培养,所以性格执拗较真。”
这样的人,会在皇帝犯错时,执拗劝谏,他是关爱百姓的,把大乾王朝放在心里,所以会不顾己身,指出皇帝的错误,哪怕得罪皇帝。
但也正是这样的性格,只要这个被辅佐的皇帝不是真正的昏君,就不会真的厌弃了他,一时生气是有的,等需要的时候,又会把他提拔起来,去干实事,重要的事,普通朝臣不敢干或干不好的事。
皇帝需要自己人,有份量,有能力,又能掌控的人。
四皇子的性格缺点,会让皇帝又信任又讨厌,如鲠在喉的同时,还能顺利利用。
如此朝堂会是安稳的,大概率不会出现昏君一意孤行误国的场面。
很难说,皇帝不是有意把他培养成如今模样,当今陛下,算计人心是一把好手。
这也正好说明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皇帝绝对不会选四皇子!
他的先天性格便决定了,过于执拗,并不适合为帝,他会一意孤行。
他想做的事,想推行的新政,就一定要做到,不留余地。
这很难说是不是一件好事,人都会犯错,也都有局限性,过于执拗要办成一件事,会不会最终导致不好的结果?
原著中,太上皇总是给皇帝找麻烦,让他做事情面临重重困难,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在用另外的方式,扭正他的性格,教导他为君之道。
而同人小说里,有了侯逸这个金手指男主在,四皇子登基后变得非常顺利,而他也确实没改掉执拗的性格,相信侯逸便一心一意。
君臣俩达成一致,各种推行新政,当然,他们做的都是好事情,是让百姓获利的,可皇帝不知道四皇子有侯逸这个外挂啊,会担心很正常吧?
何况,四皇子如此爱欲其生恨欲其死,难道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宠信佞臣吗?
大概在小说里,那些朝臣,那些被斗下去的势力,都把侯逸当成了佞臣之流。
而新帝是宠信佞臣的昏君,只是他们斗不赢罢了,有金手指的侯逸功绩过于耀眼,压住了所有的魑魅魍魉。
但还是那句话,皇帝不会知道,四皇子身边会出现侯逸这样的人。
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四皇子的定位永远是贤王!
而其实,他的性格手段,也不被这群天之骄子的学子所喜,是那种天然的性情不和,俗称人格魅力不够。
四皇子做实事,也只会吸引做事情较真,还有点执拗的人。
可这样的人,能在官场沉浮的,很少很少!
徐瑾瑜认识的这帮人,大多有点浪漫主义,不是没有特别实际的人,但不在他们结交的范围内啊。
而正好,六皇子的性格品行,甚至张扬的个性,都太吸引他们了。
他们可不是老儒生,觉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相反,都是天之骄子,顺风顺水,且之后只会更加顺利,骄傲,张扬才是本心,表现出来的温文尔雅,那是教养使然,而非真正的性格。
而六皇子,再耀眼不过,自然会叫一群优秀的人向往追随。
有些人天生便具有人格魅力,越是优秀的人,越会被他吸引。
林若溪失笑,“你倒真看得起他!”六皇子就这么好吗?
林如清扬眉,说了一句不该说的大实话,“这么多皇子,我只喜欢他。”
是不掺杂利益的,纯粹的喜欢,毫无目的被吸引的喜欢。
虽然这份喜欢不代表他就不会去算计六皇子,但刨除外在不谈,六皇子确实有这个魅力让大家喜欢啊。
林如清相信,瑾瑜表哥等人,和他是一样的!
“好吧,我们言归正传,皇上查到了吗?谁泄题了?”林若溪认真询问道。
“你绝想不到,是那个给张太傅送饭的太监,”林如清惊叹道。
“什么?他从张太傅处知道的?”林若溪确实震惊,张太傅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了,怎么会犯下这样大的错误?这可是要命的!
“不,那太监过目不忘,且眼力惊人,张太傅把拟好的试题交给皇上后,皇帝便细细查看琢磨了许久。他其实站在很后面的位置,却全看到了,还记了下来。谁也没想到,他还能有这份能耐,人才啊!”林如清感叹道。
能被皇帝派去唯一接触张太傅的人,自然是心腹,在乾清宫当差家常便饭。
而皇帝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对科举很看重,考试的内容会琢磨很久,他确实有机会看到。
可在宫里当差的太监,除了特定的侍笔太监,无人能识字,而侍笔太监不会在乾清宫伺候,只有在皇帝需要的时候才召来。
就连李总管都不认字,他居然能成为例外,还隐藏了这么久,确实很有本事!
“他只承认是太子的人,会认字是当年太傅给太子启蒙时,他在外面伺候,过耳不忘记下的。太子发现后,便教了他认字,本是太子小时候的玩笑之举,也只教了两次,但他过目不忘,全记下了。如此,便学会了认字!但怕被赶出乾清宫,从不敢表现出来。”
“所以他很感激太子,太子让他办的事,哪怕冒着杀头的风险也会去做,说完这些,便撞柱自杀了,”林如清道。
“实话?”林若溪怀疑道。
“实话!”林如清肯定道,“皇上拿了他宫外家人威胁,他从一开始的负隅顽抗,到最后的妥协,还拿出太子找他的证据,一张字条,上面是太子年幼时练习的字迹。”
小时候的太子练的是皇帝的字迹,这件事很少有人知道。
等长大一点,便改为飞白体,为避讳皇帝,小时候的涂鸦之作,都被销毁了,记得的没几个。
就连太傅都没印象了,不过那太监既然过目不忘,记得当时的字体很正常。
怪不得他真心认为是太子让自己干的,毕竟知道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
如此严密周详的计划,甚至利用了古早的隐秘,太子被套进去可太正常了。
这种事,二皇子肯定不知道,那是刘贵妃一直留意着?
可不对啊,刘贵妃本身才学不佳,只略认得几个字,会看账本,字体这种东西,她估计从未关注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