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打了半个月的文书零工之后,依托于主主子公司品类之多样以及修建的车马步道之便利,新的藏书楼终于改建完成。
终于可以脱离书山苦海。
通知了其他工作人员明天上班。
第二天,当我带着黑眼圈打着哈欠在改建好的藏书楼等人的时候。
托改造后明亮许多甚至打开天窗的办公室的福,看到的是四人那种放长假的幸福笑容。
背后都是我在负重前行啊可恶!
总之第一件事,不管后面做什么,我们先来分书!
装修前搬出去的几十箱书现在正堆新建好的空荡研究办公室里。
“这些书给我按内功外功,不同属性不同部位都分好!”
好在装修前提前拜托师父给每层楼不同书架都制作了牌子挂上,我们直接开箱按照架子上的分类开始摆放。
光是这个工作,从上班到下班,五个人都热火朝天摆了两天。
我连续work17天实在是受不了,有先例在此,叫他们继续收尾剩余的书籍,而我在房间里躺着摸了两天。
第三天头发夹杂着很多逆子橘黄的猫毛,急急忙忙踩着点到了藏书楼,感觉终于松了口气。
“第一周当领导就上班迟到也太掉威严了。”
到了果然看到其他四人已经坐在上次安排好的位置了。
“大家吃了吗?”本来想说早上好的,结果顺口溜出这一句来。
结果几人也并未看我年轻就忽视我,都拘谨地说吃了。
我只好顶着尴尬的氛围分配任务,掏出准备好的记录本,交代其中两人日常负责工作人员的借阅与归还登记,另外两人负责清点书籍耗损及时联系相关人员更新。
然后现在无事的时候我们主要来决定研究课题。
我看了看离我们最近的书架是掌法,就决定是你了!
研究课题第一步,先阅读文献。
总之先把书架上的书籍拿下来,掏出一把尺子根据人均计算人均阅读厚度。
接着平均分配出五摞书。
每人随机抽取一摞,因为我也不是什么武道中人,也分不清难易度,但我们五个应该都不修炼这上面的武功,作为日常阅读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对于要提取的内容,我拿出之前写好的一份纸质课件开始举例
“主要是要收集招式的门派名,训练时间,训练路线,如果有的话再收集训练材料和相关联的前阶或进阶武功等。”
又不需要我自己去练,总之先读着。
为什么文言比外语还难读啊?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字贴在一起,我还要找怎么断字!一个字几个意思,一天读完,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只想睡觉了。
总之搜寻关键词,做好记录。
离下班前最后半个时辰总之先指正其他人遇到的一些问题,回答疑惑,接着把今天的成果誊抄到一张纸上(找了写字最好看的,当然不是我)。
接着我就这么双目无神的去履行主职义务,陪主主吃饭。
饭饭,香香,但吃完之后完全想不起来吃了什么了。
由于最近的连续加班,新章节毫无进展,给主主讲了个新的童话故事作为替代,感觉两个职业加在一起每天的工作时长超标了!
简短讲完之后,我直接把今天遇到的疑惑向主·武学天才·招式大师·主请教。
“怎么判定一本武学秘籍是否有效?”
主主沉思了一下,看了看我,又沉思了一下。
“你没有学习的资质,我可以大概给你讲一下武学秘籍的行功路线以及窍穴,大概可以适用九成的武学吧。”
“至于外功,可能得看实际效果...”
结合主主藏书室里面本来是摆设的穴位图,主主给我讲了通常内功行经的上中下三处窍穴循环。
我拿上白纸细细记录大体流经的穴位关窍。
虽然完全体会不到这些细微的循环,总之可以和藏书楼里的秘籍做对照。
“不同循环间,上循环的内功更针对双臂手掌等细微精巧之处,适合的外功多是暗器、音律和长鞭一类,考校手上功夫。”
“下循环的内力凝练稳固,势厚力沉,适合下肢双腿发力的轻功腿法,要点是下盘稳定。”
“而中循环兼顾双方,更均衡,在四十年前才由南方溯春门当时继承人开发出来,后来许多新写就的武学大多也是按照中循环的思路创造的。”
“那主主你现在练的是什么类型的呢?”
非常好奇教派的传承内功类型。
主主似笑非笑地看了我一下,我后知后觉,这似乎可能也许在江湖上是什么个人终极秘密?
我瞬间汗入雨下,连忙摆手:“你可别说!我没有在各种神奇武功前保密的信心!”
像是小说影视里面的什么摄魂大法,什么魔音问心之类的,我估计全部说出来的速度会突破历史新低。
主主:“倒也没有这么严重,我说出来你也不一定能实际理解。”
然后他大概讲了一下,目前他学的是一种复合型的内功,是在原来的平衡型的基础上结合他看的其他武功秘籍融合创新出来的,总之我能听懂的部分就到此为止。
“那么盲目地看秘籍也不是个方法,我有思路了!”
我说完就光速润回房间,从桌子上端走趴在宣纸上撕纸的逆子,简单记录了一下脑子里的想法,打算明天工作时间再详细扩展一下。
才不要连夜回上班地点work呢!这样下去要做的事情会没完没了地出现然后通宵,然后过劳,然后猝死的!
经验丰富的我可是深有体会。
安安心心泡澡睡觉,打算明天午后阳光好的话拿个盆单独给逆子也洗一洗。
第二天被逆子高台跳水压醒之后,我几乎咳出一口老血。
洗漱后很快赶到藏书楼,等大家都来齐了,我当着众人更正了我之前随便研究的想法,决定在细解外功之前,要先弄懂很多武功的基本常识,就从内功开始,从内功的循环开始。
好在我们团队里面的人也不全跟我一样是武学小白,里面有两位文士拨过来的大汉(主要是做体力劳动)学习过不算特别高深的武功,所以气力充足,之前搬书主要靠他俩。
他俩比较磕绊地大致讲了一下自己对武功的理解。
大体上来说还是和我之前自己理解的发动机论差不多,更细的我决定和他们一起大致看一看内功书籍的描述再加以汇总定义。
于是我们上班的目标转变为粗略阅读内功秘籍的类型以及不同之处,由于也不细练,所以我一上午就看了几十本,除了断句还是个大麻烦只摘取文段都没什么问题。
似乎这边教内有进行某些一定内容的教育学习,按照过去对古代文盲率的印象来说,我这边全部门包括两个大汉都识字断文的情况也太少见了。
总之劳逸结合,我自己摸鱼也不会让手下爆肝,基本上看一个时辰就休息一个时辰吃吃喝喝或者在旁边楼里面找个罗汉床小睡一类的,很快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但是严格执行1+1的似乎只有我一个???其他人几乎看了一天,特别是鬓角有刀疤的大汉似乎是找到了契合自己体质的武学,该看其他武功的时候就看其他武功,该休息的时候就拿起特意放在旁边的这一本看,如痴如醉。
好在这种新员工上进现象在我的带头摸鱼之下,没有维持几天,很快除了两位武学似乎有所得的大汉,我们仨已经开始严格地执行1+1的摸鱼,啊不是,上班时间。
五个人这样努力了大半个月,终于把藏书阁内所收藏的内功翻阅完毕,除了两位大汉按照部门福利借阅了两本秘籍之外,我们把剩下的书做了一个简短内容提取,同时进行分类放回已经写好分类内容的书架。
目前的工作和未来要进行的工作并排进行,提前弯道超车是也。
很快我们就整理出了一个初版的武功基础科普内容,里面包含了从纯小白(我)到半懂不懂的两位文职选手,再到只懂一点的两位武职选手的困惑。
内容深入浅出,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下至想要学武的幼童启蒙,上至八十的老人科普。
作为阶段性工作成果上交给文士之后,他好像熬夜看完了,第二天拍着我的肩(本来想拍我的头,被我以长不高为由严词拒绝了)说内容非常不错,连他这种对武功半懂不懂的家伙都能看明白有一个基础全面的认知。
然后他就拿给主主,似乎在主主主编的校对后就把稿件发往印书部门开始刻版印刷。
总之我们研究的副产品在目前的时间线上还没有火遍海外,我们接着继续回到了外功研究赛道。
掏出了上次研究中道崩殂的掌法秘籍,在现在对内功有部分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但是——
“我怎么知道这掌法能不能练,到底什么效果啊?——”
在看了十几本内容把自己吹的天上有地下无的营销号掌法秘籍后,总之考虑到这些作者写的时候吹牛也不花钱。
我又习惯性地去找了万能的武学天才主主。
“怎么办啊——主主A梦,我要怎么分辨这些秘籍内容是否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