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铭察觉到慕欢情绪有些低落,思索着如何能让她重新开心起来,同时也考虑到慕欢的教育问题。一番权衡后,他决定带慕欢去宫外的一处学堂,让她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结交更多伙伴。
这日清晨,天色刚泛起鱼肚白,慕欢就被韩铭从睡梦中唤醒。得知要出宫去学堂,她瞬间睡意全无,兴奋地跳下床,迅速穿戴整齐。
两人出了宫,坐上一辆装饰朴素却又不失精致的马车。马车缓缓前行,慕欢透过车窗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街道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新奇的玩意儿琳琅满目。这热闹的市井景象让她目不暇接,一路上笑声不断。
不多时,马车在一处学堂前停下。学堂的大门古色古香,门匾上“育英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韩铭牵着慕欢的手走进学堂,学堂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学堂的夫子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者,名叫林渊,鹤发童颜,目光睿智而温和。韩铭与林渊相识已久,寒暄几句后,便说明了来意。林渊打量着慕欢,见她生得聪慧伶俐,眼中透着对知识的渴望,欣然答应让她在学堂旁听。
慕欢被带到一间屋里,里面坐着许多年龄相仿的孩子。她有些羞涩地站在门口,韩铭鼓励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欢儿,别怕,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念书吧。”
慕欢深吸一口气,迈着小步走到空位上坐下。不一会儿,夫子开始授课,讲的是《论语》中的篇章。慕欢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一开始听得有些懵懂,但她那股子认真劲儿让她迅速沉浸其中。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夫子,手中紧紧握着毛笔,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皱着小眉头,努力思索。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慕欢。一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女孩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怎么以前没见过你?”
慕欢有些腼腆地回答:“我叫慕欢,是今天刚来的。”
另一个小男孩调皮地说道:“慕欢,你知道吗?夫子讲的这些可难了,你能听懂吗?”
慕欢认真地点点头,说道:“一开始不太懂,但是听着听着就觉得很有意思呢。”
孩子们见慕欢态度友善,很快就和她熟络起来,纷纷拉着她一起玩耍。慕欢和他们在学堂的院子里嬉笑打闹,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清脆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下午的课程是书法练习。夫子在讲台上示范了几个笔画的写法后,让孩子们自己临摹。慕欢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小心翼翼地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她的小手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写着写着,她发现自己的笔画总是歪歪扭扭,不像夫子写得那般飘逸流畅。她有些着急,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就在这时,林夫子走了过来,轻轻握住她的小手,说道:“孩子,别着急,书法讲究的是心平气和,慢慢来。”
在林渊的指导下,慕欢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写出的字也有了起色。她抬头看着夫子,眼中满是感激,说道:“谢谢夫子,我好像有点会了。”
林渊笑着说:“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学不会的。”
傍晚时分,学堂放学。慕欢满心欢喜地跑到韩铭身边,兴奋地讲述着一天的经历:“干爹,今天我和小伙伴们玩得可开心啦,还学会了写好几个字呢!”说着,她从怀里掏出自己写的字给韩铭看。韩铭看着那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的字迹,欣慰地笑道:“欢儿真棒,看来今天收获不小。”
两人再次坐上马车回宫。一路上,慕欢叽叽喳喳说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