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池被带到了观音禅院,他的师傅在院里有些声名,出身也高贵,金池生的也好,十分清秀,一双眼睛更是灵慧。
所以在虚荣和尚宣称是自己的朋友的孩子,为避祸事拜入佛门,一共吃用都由虚荣和尚自己出,却宣称是金池父母给的生活费的情况下。
观音禅寺的上下对金池的猜测也从,一个交了好运长的清秀的平民孩子,变成了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某些不可言说的后宅倾轧,无奈拜入佛门避祸的可怜娃。
金池对外界的舆论变化,没有直接的感受。
这倒不是说,年纪小小的他,什么都不懂。
而是他感受到的是更直接,也更简单的东西。
比如最开始平日里会无视他的大和尚,看见他会特意对他笑笑,身边的小和尚听说了他的出身,也会更加屈意讨好,就连时常来观音禅寺的权贵家的孩子,看见他和其他小沙弥,也会更倾向于找金池玩。
甚至很多能露脸刷名声的活,也有金池的份。
而他什么都不需要付出。
整个世界就这么对他吻了上来。
当然,他毕竟是个小孩,不能理解身边的变化到底是来自于什么,他身上的他人对所谓的高贵门第的猜测,也是虚荣和尚蓄意操纵的结果。
但他本能的,开始格外注意起了,衣着和行为举止。
虚荣和尚给小金池做了新衣服,他看着这个小孩子一点一点的褪去那种畏畏缩缩的神色,一点点的失去那种乡野之间的野性,染上...染上...只属于他教导的痕迹。
虚荣和尚很小的时候,并不是和尚,而是一个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后来,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发现有神仙法术,于是以利以诚求之,拜下了一位老师。
山中人虽不至于没有心眼,但是总比虚荣和尚曾经的家强上许多,更学得了种种妙法,也见过仙人临凡,是矣,成佛成道之心日盛。
忽视了俗家亲人,等到自己做姨娘的母亲,垂垂老矣,病死之时,才恍然此世凡俗再无他在乎的亲人。
现在修为日日不得寸进,寿命日益减少。
虚荣和尚逐渐的感到了无可抑制的孤独,仿佛回到了知道母亲病重的那日。
他已经忘了他当时做了什么。
他知道他现在不想还俗,不想结婚,不想生子,但他也不想面对那日复一日折磨他的寂寞。
虚荣和尚依旧对自己的来日抱有希望,期望自己的虔诚可以感动神佛,得到他梦寐以求的长生。
可惜可惜,游历天下的屡次不顺,虚荣和尚也绝望了,在这绝望之际,却遇见了金池。
这个孩子生来与他有缘,又没有双亲,人聪敏是一块璞玉,虚荣和尚怎忍心他在那山村蹉跎,化为尘泥?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虚荣和尚一生都未曾感受过亲情,可偏偏在金池的身上,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来自于人世的温暖。
既如此,怎么能不把全身心投入,用尽全力的去给这孩子最好的呢?
他不能生子,金池这孩子难道不比那所谓血脉亲缘,更像他的子息?
而好在,虚荣长老人情练达之余,并没有失去在大户人家生活的那段岁月里,学来的叫人在他看不见的角落,还能对这孩子好的手段。
是的,手段!
常言道,贫贱不能屈,这屈,既是屈从,也是屈服,是逢迎,也是讨好。
虚荣长老暗地里叫人以为金池出身于富贵之家就是这个目的,所谓富家子弟,有的不仅是表面上的财富,还代表一种隐形的社会地位,和阶级资源。
在这个讲门第的时代,出身不可言说的富贵之家的和尚,说经讲法,就是比贫民小户家的和尚更叫人信服,哪怕是卷入后宅争斗,也是富贵人家出身的和尚,更容易逃得一条性命。
修行不是一味的念经参禅,而是人情世故。
虚荣和尚知道,金池这么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孩,要是不是什么长袖善舞的角色,想要身边人对他释放善意,进而金池得到了正反馈,而去跟身边人相处出感情,就只有让大和尚们知道有利可图。
人总是喜欢给日后必定回报的人雪中送炭的,而有权力的大和尚们,对金池好了,其余的小沙弥们,能不会察言观色吗?
只是...只是...
唉...
虚荣和尚看着一脸惊喜的欣赏自己给做的新衣服的金池,刚刚那种好不容易被他养起来的一点守礼的富贵气,荡然无存,而露出那股小门小户的匮乏模样的金池,叹了口气:“金池,莫要做喜形于色。”
这话说完,又担心语气太过于凌厉,伤了小金池的心,又道:“师父知道你只是高兴,但是若是外人见了,便要以为你没见过好东西,心下就要看轻你三分。”
“须知,人敬衣装啊!”
小金池眨着一双看起来清透的眼睛,有些不解的看着虚荣和尚:“可是师父又不是外人。”
虚荣和尚听了这句话,心里不是不欣慰的,但还是强撑着道:“你这孩子 ,莫要花言巧语,师傅跟你说的话,自是有用的,为什么你刚来,身边的大和尚都对你客客气气,不就是看你衣着光鲜,而对俗物金银不露艳羡贪婪之色吗?”
小金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弟子知道了。”
夜里,金池看着自己的新衣服,非常欢喜的照镜子。
因为虚荣长老的关系,他不仅有独立的房间,还有等高的铜镜。
穿着新衣服的金池觉得自己好看的不行。
但渐渐的,他开心的心情逐渐的冷却了下来。
想起了在七绝山的爷爷奶奶。
不知道,她们还过的好吗?
“金池,快出来!”
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我偷溜出来找你玩啊!”
诫馋是个富农的孩子,因为父母都信佛信道的关系,捐献了家里的大半财产,更是把作为小儿子的他,送到了观音禅寺,献子做全身心奉献给神佛的僧人,表示自己对神明的虔诚。
金池刚来就跟诫馋玩的最好。
听见他的声音,赶紧把门打开。
诫馋看见了他的屋子,雀跃的到处看了一圈,语气艳羡的说:“金池,你家一定出了做官的人吧!”
“不然怎么会有这么贵这么大的镜子?”
“就连棋子都比不杀师傅的好。”
金池今晚因为想家,想爷爷奶奶,有些罕见的脆弱,反而松懈那种隐隐约约的如果被人发现了真实出身,会发生不太好的事情的感觉。
他小声道:“不是的,这不是我家里送的,这是师傅送的。”
又有些低落的露出一张苦瓜脸:“我好想回家,好想我的爷爷奶奶。”
诫馋听了便道:“我也想我的爹娘了。”
又拐了一下金池,小声的问:“你家里是做什么的啊?”
金池因为跟诫馋关系已经很不错了,也是小孩子心性,觉得没必要防着他,于是说:“我爹是砍柴的。”
诫馋皱起眉,有些谴责的看向金池:“你骗人,大和尚都说你来自官宦人家。”
金池不想背上骗子的名声,于是对自己的小伙伴不贪道:“大和尚们误会了,我爹真是砍柴的。”
诫馋定定的看了金池一会,忽而道:“我要去告诉大和尚们。”
“你骗人。”
“你是骗子。”
金池没想到好不容易的敞开心扉会得到这样一个后果,当下就被吓着了,拽着诫馋,不让他走,金池的力气很大,平时吃用也比诫馋好,所以常年吃素,连有油的菜都很少吃的瘦小诫馋,根本挣脱不了金池的钳制。
当下就想叫喊起来。
金池可不想让他喊,只好慌忙的用手捂住不贪的嘴。
可没想到慌乱之间,居然没发现还掩住了诫馋的鼻子。
小小的诫馋,就这样被捂死了。
金池发现的时候,如擂鼓一样的心跳已经平静了下来。
大脑在飞速的运转,几乎是立刻想到了虚荣和尚曾说过的话:“可不要去夜里的后山玩耍,那里可是有熊的。”
金池找了一块大黑布,裹住了诫馋。
一直抗到了后山,一路上也许是神佛保佑,都没有被护院的僧人发现。
金池把人放在林子里的时候,甚至记得把缠在人身上的黑布拿走,免得人起疑。
正在他打算头也不回的逃出林子的时候。
一头巨大的黑熊,不知道什么时候蹲在了金池的旁边。
黑熊吼了一声。
金池被吓的呆住了。
黑熊一口就把不贪吞了下去。
然后仰天长啸:“啊啊啊嗷嗷,我会说话啦!”
是诫馋的声音,金池下意识的后退的两步,腿脚却发软的无法跑动。
黑熊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出了一个钱袋子。
抖动两下就有无数的金粒从布袋里滚出。
黑熊用不贪的声音,一字一句的对着金池说:“你是僧人对吧?”
“多谢你啦,要是没有你带来的人,我还有几百年才能学会说话。”
“这些金子送给你。”
“要是你有什么需要,就来这里,我会出来见你的。”
说完,黑熊就转身离开。
地上,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金粒。
金池呆呆的看了一会,没有要地上的金子,而是突然尖叫了一声,向着观音禅寺的地方跑去。
此时有月,月光洒在地上,把金池的影子拉的很长,很大,很宽,配合着他手上紧抓的黑布,就好像是一只大黑熊在影子里跟着他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