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繁体版 简体版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 春蝉不知雪 > 第141章 第 141 章

第141章 第 14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对于一恩的到来,崔明珏虽感意外,却还是敞开府门让他进来了。

毕竟他们目前也算是合作对象,若是一方出了事,也难免会祸及另一方。

所以当府门打开,一恩进来后,崔明珏看他面上难以遮掩的惊慌,当即就猜出他定是在外惹出了什么事。

拘谨地脱下身上那两件略显滑稽的外衫,面对着眼前眼眸阴沉,实在说不上高兴的崔明珏。一恩原先打好的腹稿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徐徐升腾的忐忑与畏惧。

紧接着,正如崔明珏所料,府门刚阖上,一恩就脱口而出了一句。

“三殿下,看在我为您办事的份上,我求求您,这次可一定要救我啊!”

...

...

众所周知,崔明珏此人偏爱各类花草,也总爱在崔府四处栽种上各色花卉。

正如此时,在崔府的西侧院墙后边,就生长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粉红矮雪轮。

可这些实际上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却未可知。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西院竹林后的那间暗房。

而一旦花卉树木过于繁多,有时也会出现弊端,譬如花草若足够繁密,就可以轻松地藏好一个人。

-

许是因为近日天气开始提早炎热起来,不过三月,西院墙后的那片矮雪轮,就连续爆开了不少花苞。

一朵朵红红粉粉的坠在绿叶上方,像少女羞涩的面颊,艳丽夺目。

而矮着身子探出半边脸的荷花,此刻正满脸认真地蹲在这丛矮雪轮后头,侧耳偷听着前头的一恩与崔明珏说话。

“你说你杀了一和?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紧皱眉头的崔明珏,此刻的神情虽然算不上多凌厉,可一恩还是觉得他与几月前见面时,有几分不同了。

至少那时候的崔明珏,不会给他这么强的压迫感,更不敢明着面的责备他。

于是,莫名矮了一头的一恩,赶忙嗫嚅着嘴辩解∶

“三殿下,您有所不知,他发现了几月前寺里那场火是我放的,我本想说动他帮着瞒下这件事,但一和他非但不肯瞒着,还说要把这事捅给静法和住持,我逼不得已了才对他动的手。”

“......现在玄佛寺已经回不去了,他们一定已经知道一和是我杀的…殿下,我可是为您办事的,您得护着我啊。”

崔明珏快速扫了一恩一眼,随后挑眉,“其实按这道理,本殿是该护着你一命......”

一恩喜得咧开嘴,“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崔明珏摆摆手,没有接受一恩的感谢。

“可惜这一切,还得在你有作用的前提下。但显然离了玄佛寺后,你能为我做的事已经寥寥无几了。”

一恩惊愕地抬眸,“三殿下,你这是什么意思?”

崔明珏没再吭声,只是后退一步。

随后,一恩就看见周遭出现的几位拿着兵器的侍卫。

很显然,崔明珏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面对眼前这几位带刀侍卫,普通人要想顺利逃脱几乎是不可能。但一恩会武功且不算低,所以尽管艰难,在一阵抵挡后他还是成功翻出院墙,离开了崔府。

看着一恩逃离的背影,崔明珏的脸黑沉如墨,“逃的倒是快,就是不知道以他的腿脚功夫,能不能逃出这大渝京城。

带人出府把他抓住,这样的事此前错过了一次,绝不能再错过第二次,否则你们就提头来见。”

一众侍卫自然明白崔明珏指的是在南宛边境,他们围堵死士却失败的事。

想到那次之后所受到的严厉惩罚,每一位侍卫都不自觉绷紧了背脊,丝毫不敢懈怠。

“是,属下遵命!”

……

眼睁睁看着院落重新变得空荡荡一片,墙后的荷花又耐心等了半晌,待确认四下当真无人后,才敢大着胆子起身。

尽管蹲久了的代价,是两腿酸软的不像自己的。可荷花还是庆幸,自己等候的这几刻钟没有白费。

也是趁着这时机,她本想着离开崔府传信。

哪想偏偏在这时候,一道声音从她的身后传出。

“蹲这么久了,看的还高兴吗?”

“!”

身后突如其来的男声把荷花吓了一跳,等她快速转过身来看时才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本该离开的崔明珏竟已经站在了自己身后。

看着眼前的崔明珏,荷花恍然大悟,“你会武功?!”

崔明珏没搭腔,只是凑近问了句,“告诉我,你背后的主子是谁?”

面对崔明珏的提问,荷花慌地低头,只作不知, “奴、奴婢不知道殿下在说什么?奴婢今日只是路过,三殿下怕是误会了…”

崔明珏轻笑,眸中却是清冷冷一片,“所以,是纯妃,还是温家?亦或是两者都有。”

“……”

听着自己深埋于心底的秘密,就这么被崔明珏轻而易举的猜出,荷花张张嘴说不出话来,只惊惧地望着他,浑身打颤。

而在她看不见的身后,又一批带刀侍卫出现了。

看样子他们一直在暗处候着,就等着荷花这一出。

.......

-

* * *

七王爷的府邸还是被抄了,而这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人人都知道,实施这一次抄家的是元宁公主,而这也就意味着王爷府里的庞大财产,会就此尽归崔荷玉之手。

同时也说明了一点,如今的崔荷玉,反而比前太子崔荣,三殿下崔明珏,更有夺位的胜算。

哪怕她是个女子。

除此以外,更要紧的是,对于这件事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什么朝堂官员,更不是长宁宫中某位可怜的宫女太监,而是一直靠着七王爷接济才能苟活至今的流民。

显然,比起虚伪抠搜的七王爷,崔荷玉并没有如当日所说的那般大度。更没有选择将好不容易得来的金钱,花在一批一批涌来的流民身上。

毕竟在她看来,没有什么能比壮大势力来的重要。

而她这么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京城里越来越多的流民被饿死在长街,或是睢河边。

即便有时心善的京城百姓也会施舍他们一些饭食,但这样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

四月初的这一天,清晨的雾气席卷了整个京城。

白茫茫的晨雾像一大块漂浮的白纱,遮盖住所有人的视线。以至于最后的能见地,也只剩下了眼前那一小片方寸之地。

因着晨雾弥漫的缘故,这日的京城长街上难得清闲了下来,就连耳边的喧嚷声都比以往少了许多。

更透着股怡然悠闲的寂静。

可就在这难得清闲的早晨,长街边却突兀地传来一声惨叫。

也是在这时,众人才发觉,睢河边又死人了。

好热闹的百姓,在那叫声响起后不久就将那睢河边围了个水泄不通。

至于那在河水里被泡胀的尸首,从外貌看却是年岁不大,左不过才十三四岁的模样,还是个少年。

认得的人细瞧了瞧那发白胀开的五官,和一身补丁的破烂衣裳。过了半晌才缓缓认出,死的这人竟是一位名叫小俊的外地流民。

听人说他是由于家乡遭难,父母双亡,才跟着舅舅一路赶来京城的。

“这......死的怎么会是小俊,这事孩子舅舅知道吗?”

“看样子人是昨个夜里死的,恐怕是半夜饿的偷偷跑出来捞鱼,结果鱼没捞成反倒死在了河里......”

离岸边略近的老者佝偻着腰背,低头一叹∶

“真是造孽啊,那七王爷虽说也不算什么好东西,可好歹还知道接济这些流民装装样子,博个好名声。

他在的时候,早晨也能吃到些馒头饼子充饥,人才不至于被饿死。

可自从这王爷府被元宁公主抄家后,别说接济了,就连一碗粥水都见不着半点,再这么下去,京城里的流民就得饿死大半了。”

老者身侧的人颔首附和,“无论如何,那些流民怎么说也是大渝子民,实在不能置之不理。

说来这府衙也不是不管事,只是需要安置的流民太多,根本顾不过来。

再者就算人真想管,又哪来那么多钱养活那么多流民,光出钱没好处的事谁愿意干呐。”

一旁听了这话的酒楼掌柜却不这么想。

“说的倒轻巧,可就算接济了,又怎么样?

如今山匪横行,北幽虎视眈眈,南宛近日又新换了位君主,难保不会起兵再来。

若是每个流民都要去接济,朝廷哪来那么多钱,到时候要是没钱打仗,别说流民了,连你我都不一定有命活。”

老者冷哼,“依你这么说,外患重要,内忧就应该放任其发展不管不顾吗?

如今在这京城,谁不知道她崔荷玉拿下那些钱财为的是什么,可为了那些名利权势就真的能够视子民性命于不顾了。甚至重要到抛弃子民,任由同族自生自灭也在所不惜?

别忘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无水无民便无国。没了我们这些子民,她就算是得了那些权势高位又有什么意思。”

随着近日流民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子民们对于崔荷玉的做法是愈发不满。

到如今,哪怕是凭借她公主的身份,也无法遏制这谣言,反而愈演愈烈。

随着人们的议论纷纷,直到半炷香后,河边的晨雾才逐渐散去。

也是在这时,人们一抬头,就看见小俊的舅舅跌跌撞撞地跑来。

因来得匆忙,他身上那件衣裳上的破口又多了几个,看着更像流民了。

紧接着,不出意外的,男人痛苦的哭嚎声便传遍了整个长街。

这一刻,男人的哭声悲痛欲绝,响彻入耳,让人听后禁不住眼含泪花,只余悲怆。

此时,长街对面的马车上,眉心蹙起的温乐言也缓缓放下帷幔,无力地倚在软垫上,满目忧愁。

“近三日来,京城内的流民已经死了十来个人,其中三分之一还是孩童,再这么下去,死亡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沁竹道,“可惜那元宁公主不愿拿出些钱来救济灾民,不然定不会是这般光景。

不过其他王公大臣们也是,明明府里家财万贯,却连十两银子都不肯拿出来,真是不配为官。”

虽说京城内一直有崔府施粥放粮,可依崔府目前的份例,能有半月一次的接济频率已是极限,还皆是些汤汤水水,连馒头包子都少有。

又哪里能救活这么多灾民,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抬眸瞧了眼街角蜷缩在砖石后头的几个孩童身影,温乐言捏住袖中纸张,终是下定了决心。

“沁竹,我记得原先租住的那院里还有十来箱嫁妆,你拿出几箱子来换些银钱,明日咱们好交给王琼光王大人。

唯有如此,灾民们的困境才能得以缓解。”

沁竹听后愤愤不平,“可是小姐,那些都是您的嫁妆,有了它们,咱们日后的生活还能好过些,这要是交出去,您可怎么办。

再说了,那府衙迟迟不开仓放粮,谁知道有什么猫腻,这些钱不少,要是都给了他们,万一昧下了,咱们就得不偿失了。”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就这么做吧,我心中有数。”

实在拗不过温乐言,沁竹只得应下,“知道了小姐,我回头就把嫁妆换了银钱,交给王大人。”

说起沁竹的担忧,温乐言又如何不知道这些,只是她实在无法看着这些灾民一日日被饿死,却无动于衷。

更要紧的是,她近日的身子已经每况愈下,怕是连双十年华都撑不到了。

与其带着这些嫁妆进棺材,还不如拿出来做些善事,起码她无愧于心。

再者说,府衙如今的情形她听寒林商说起过,实在是流民太多,又有山匪作乱,王琼光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王琼光,温乐言曾有过接触,那人虽迂腐固执了些,却也是位为民忧心的好官,想来嫁妆一事交予他,也能多少放心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