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千年万岁,舍自不甘心,都市言情,千年万岁在线阅读">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繁体版 简体版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 千年万岁 > 第32章 二十岁[番外]

第32章 二十岁[番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光阴浅淡,尤复归和钱蔺在新都扎根、生长,度过了人生的第一个二十年。

来时路上不着边际的设想,早早被学业压得抛之脑后——尤复归曾以为新都要有多少阴谋算计,实际上等候她们的只是学习、不断的学习、数之不尽的书册、和面目严厉的老师。

皇帝和诸王召见过尤复归,但也仅仅见了一面,聊了几句吴王的近况,赐下诸多财物,以及崇文馆的就读名额。

随之而来的是众人好奇的目光,不少人都说尤复归的胆子很大。尤复归自己不怎么觉得。国是大家、家是小国,家如此、国也如此,当年的大火烧的太旺,杀去了她太多的敬畏。

跟随尤复归身侧的属官总是眉宇忧愁,比起吴王,这位官位不显的属官更像是尤复归的义母,她安排尤复归的学业、生活、交友宴乐、教她礼节、迎来送往。

平日里,尤复归多住在东宫——当今太子姬赤华特意关照的结果。出入宫门上下学不是一桩轻松的事,而吴王府距离宫城实在算不上近,住在东宫里能让尤复归省去很多麻烦,每天也能多睡一个时辰。

对此,尤复归是很感激的。

崇文馆里除了高门大户的孩子,还有王孙公子,同窗之间年龄都差不多,相处起来很随和。东宫的扶风郡王对待尤复归更是亲切,说是姊妹也不遑多让了。

有扶风郡王在,尤复归过得近乎安逸,每日读读书、练练字,再绕路找钱蔺聊天、在太医署泡一泡时间学点医理。

钱蔺在太医署更是如鱼得水,她本就是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到了年龄回来求学就像是回家一样的理所当然。

偶尔,尤复归也会在路上遇见一些身份特殊的人,比如端王姬玉照。尤复归在崇文馆里的同窗就有端王独子姬长寿,论起正当的礼仪,她和姬长寿似乎是可以同辈相论,这样一想,好似端王也是自家亲戚了。

不过实际归实际,尤复归照旧老老实实地插手见礼。

端王对她很客气,这座宫廷内的宗亲对待尤复归一向很客气,尤复归也习惯了。端王的客气要更加实在一些,端王给尤复归介绍了一些宫城内的官署,还问她有没有想去的所在。

言语间,竟是任由尤复归挑选的意思。

尤复归在崇文馆的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坏。好的那一批在尤复归蹒跚学步的年纪就开始背诗,着实争不过,坏的那几个又是家世实在上佳,又有正在朝的大母、母亲,无论如何都有个好去处。

如今十九、二十岁了,同窗们陆陆续续都有了前程,尤复归虽然有个了不得的义母,但吴王毕竟远在天边,实在操心不上。

现在端王主动来慰问,尤复归还是很感恩的,这五年里她也想得很清楚:“复归与秦王有约在先,不敢擅专。”

端王面上瞧不出什么,点点头:“那就拨你去刑部观摩些时日,后头再说。”

尤复归把端王送出门,心里却在想,端王大抵是不清楚前尘往事的。朝中诸王,太子与端王亲近,宋王和秦王亲近,即便多奔各方,情谊却依旧。

新都内的吴王府把尤复归视为王孙,以对待王孙的态度尊敬她、爱戴她,府内杂事一概不隐不瞒。吴王这些年送还的书信也都给尤复归看过,一般就是给太上皇、皇帝的问候起居,偶尔有几封送给秦王宋王、故旧妾臣,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

吴王和太子之间,似乎也算不上太多姊妹情分了,连带着和端王也没什么联系。

在尤复归还有几分天真的时候,将这些问过属官,属官只是笑:“大王如今偏安一隅,何必再为旧日事端费心,自然是有什么写什么。所谓情谊,有桂娘你在,旁人眼中东宫对你照拂,何尝不是情深义重?”

*

你看,即使是天潢贵胄,也有不得不为之事。

天底下,果然没有太多新鲜事。

姬姓的宗亲都是体面人,这点尤复归衷心地喜欢。

毕竟大家当家做主未满百年,外头还有多得是的土地、人口、权力可以去争夺,远远还没到非要向亲戚伐取的地步。

*

尤复归身份不上不下、平日里面对人,对方总有些尴尬。尤复归自己是不懂得尴尬的,坦然地生活着,也慢慢多了两三个交心的朋友。

尤其是刑部,天下承平,刑部也比较空闲,人闲了说话就好听,大家都很开心。

刑部修了好几年的律法,眼见吵了快十年还打不住,但律法也不是寻常人能修的,至少和她们这些二十来岁的小年轻没什么关系。

每天点卯,看加起来千岁打不住的老太太们脸红脖子粗地吵架,看点心碟子从这头飞到那个头上,再看宰相和医师火急火燎地进出劝架……

尤复归嗑着瓜子和伙伴撩闲:“老太太们可比我们精神多了,医师的腿都遛细了,人老太太还吃胖了呢。”

次数多了,太医署那边派出来的医师也从老医师降到临近出师的学子,偶尔尤复归还能和钱蔺一起在刑部吃茶。

宫里的伙食是一等一的,官员们都认为自己兢兢业业,合该吃最好的。得亏近来海利获利颇丰、国库丰盈,还真让他们吃上山珍海味了。

尤复归吃的很满意,也就不介意三五不时地去劝劝架。

等到老太太们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少,案头的书卷越堆越多,太子和端王轮流出现在刑部的时候,尤复归就知道,修法这件事临近尾声,她的工作即将正式开始了。

这一回,就是东宫传尤复归去说话了。

有些事情,虽然端王不甚了解,但太子显然是明白的。

这就是尤复归心底另一处趣味了,皇子们瞧着天各一方,却是各有默契的。有时候也会想一想,诸皇子看似不睦之时,或许只是手底下人各有摩擦,皇子们愿意为属下表一表态度,心底或许是不甚在意的。

这样想的话,皇子们都算是不错的上司。

尤复归切开信封的封印,展开从东宫属官手中得来的、来自秦王的书信,感叹:她也是当上三姓家奴了——哦不,仨还是同一个姓。

秦王说,要举荐她做一个做不成的刑部侍廊,站得越高、摔得越重,要提前给她定一个做不成后的位置,问她有没有想去的州府,

好吧,尤复归承认,还是我们年纪小的比较有良心。端王送她来做刑部监工,但秦王一开口就是侍廊诶,琢磨一下,肯定是哪家饼香吃哪家,她还是回秦王或者吴王治下比较实在。

于是尤复归老老实实地和太子说:“我在刑部观摩孟尚书行事章法,我还差得远呢,不敢腆着脸做侍廊,到时候就叫我往西边的县去,县令也得真本事才做得,我阅历不足,未必能摆弄明白,倒是主簿我熟,做个主簿挺好的。”

秦地最好,西都所在也有医校,钱蔺要是愿意,她俩还能见见面。

太子都听笑了:“我家女儿,不过一点小灾小难,哪里就要折身委屈到这等地步。县令还是做得的,我看你是疲懒了,再带上两个幕僚,自然妥妥帖帖的。”

尤复归非常知足,二十岁的县令,满朝也翻不出一只手数,她高高兴兴地谢恩走了。

留在屋内的太子和属官也挺乐呵,觉得尤复归人挺好的,虽然弑父,但事出有因,人还是很朴实可靠的,都是当爹的不好,连累了孩子。

*

从东宫出来,尤复归往太医署方向走了几步,又停下,年纪渐长,这些事其实也不方便再随意说出口了,容易带累人。

而且,钱蔺学业繁重,修业七年且不说,月、季、年各有考核,赏罚分明,所谓“若业术过于现任官者,即听替补;其在学九年无成者,退从本色”。考试就像有鬼在背后追,满脸都是落榜、落榜、落榜。

但来都来了,尤复归还是去找钱蔺和周娘子各聊了几句。再过三年钱蔺才毕业,到时候再考虑往西都任医官也不迟,谁能知道三年后的事呢?

而周娘子也不比钱蔺轻松太多,医师也照样年年岁岁考核,凭真才实学吃饭。

尤复归在太医署转悠了一圈,不得不再次承认,自己才是人群中吃干饭的那个人。

当年就是周娘子想方设法给她送进太医署学药科,她也未必能靠努力留下来——这里的人要么是家里三代行医耳濡目染、要么是母辈世袭、再就是采选官员聪慧子孙。

仔细想想,她其实也挺聪明的,没必要妄自菲薄嘛。

尤其是皇帝提拔她做刑部侍廊的诏书下达的那一刻,尤复归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闪闪发光,吸引的所有人的目光,简直是人群中的太阳。

走到哪儿都有人堆着笑脸来恭贺,刑部那群老太太也不吵架了,开始发散阴阳怪气——时下,想要入三品官职是要看命、看运的,不是说年龄、本领到位就能上的,毕竟位置只有这么多,没点运道是上不了位的。

而我们传说中的吴王养女的运道就好得出奇,虽然出身不高,年纪轻轻丧母又丧父,但架不住命好啊,贵人一个接一个。

二十岁啊,二十岁的正三品刑部侍郎,忮忌得人眼珠子都红的滴血。一旦她上去了,往后三四十年都得占着位置,她母父的孝期还都守过了!

文昌星下凡不过如此吧!

[番外]')"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