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儿没发现。
顾敬翎回到帐中,走到案边正准备拿起笔来,却眼见桌面上一片狼藉,气得大步走到门口,掀开营帐的幕帘,吼道:“来人!”
左禄正与刚跑回帐中的左柯吃着饭,听见了声音,放下碗筷忙赶了过去,左柯怕是自己惹了事,埋头吃饭,全当不知道。
左禄快步赶到顾敬翎面前,拱手拜道:“侯爷有何吩咐?”
“你,可见着顾言?”
左禄不明缘由,左右张望了一番,“回侯爷,没有。”
“去把他抓回来!”顾敬翎气得声音都嘶哑起来。
左禄觉得事情应是很严重,忙赶着去寻。
顾言此时没抓到人,心里不爽,正在营帐外边儿瞎逛,吹着凉风舒缓一下挫败感。
左禄远远看见了少年一头乌发甩来甩去的身影,大喊了一声:“少主!你又闯祸了!侯爷喊你回去!”
顾言懵了一下,什么时候的事?闯什么祸了?不行,今天没抓到人,自己也不能被人抓到,撒腿就跑。
左禄眼见他往外跑,从身旁抓了根绳子追了上去。顾言跑得快他是知道的,可他儿子跑得也快,要怎么抓,他有经验。
套马的绳圈一甩,稳稳落在了顾言身上,再一拉,顾言登时倒地,还被往回拖了两尺,摔得生疼。
左禄可不管他疼不疼,走过去用绳子绕着他缠了好几圈儿,揪着顾言的衣襟把他拉了起来,“少主,侯爷有命,您莫怪。”
顾言是倒霉了一整天,灰头土脸地回了营帐,官兵们看见他被绑回来了,有的偷笑,有的觉得有些可怜,上前询问。
左禄只说是侯爷让抓的,他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顾言被推回帐中,顾敬翎的气也已经消了大半,看见顾言脏兮兮地被捆了回来,有些惊讶,看了看一脸毅然的左禄,“那个……把他松开。”
左禄应了声是,解开绳子,松开了顾言,“侯爷可还有吩咐。”
顾敬翎摇了摇手,“没有了,回去歇着吧。”
左禄点头退下,留下了满脸懊恼的顾言。
“你小子,你自己看看。”顾敬翎皱着眉头看他,指了指桌面。
顾言是不服气的,他觉得明明什么也没干,可走到桌边一看,他自己也惊到了,想起了早些时候是撞了一下。
“父亲,我不是故意的,我就碰了一下,我都不知道……”
“你啊,这幸好是我的营帐,你要是到别人麾下,这是要几十军棍你可知道?”
顾言不吭声,他当然知道,可是今日倒霉的很,不想说话,忸着脾气。
顾敬翎见他不说话,叹了口气,“你明日回家去,我忙好了便回去了。”
顾言应了声是,转回自己帐里去。
康平十六年八月廿六
顾言收到了武初明的急报,此时亦觉得不能耽搁,收拾了一下,便带着晚宁往雍州去。
晚宁不喜欢那马车,摇摇晃晃,还慢,于是便卸了。
两人骑着马一路飞奔,畅快得很,怕下雨?没事,晚宁特地到市集里买了把伞背着。
这样从竟州到雍州只要一日便可,晚宁谋划起来,勒了一下马,慢慢走一走,“猴子,我们晚些去王潜家里吃饭,然后去上次那里,那个酒馆,去看舞姬跳舞可好?”
“看舞姬可以,你可不要再抢人家饭碗。”顾言想起晚宁上次跳的舞,垂眸轻笑,意犹未尽。
晚宁懊恼,她并不记得自己具体干了什么,“我何时抢她饭碗了?我怎不知?我也没觉得醒来时吃饱了呀。”
顾言引马走近她,探过身子,凑到她耳边,“你扯了人家披帛,舞到我脸上撩拨我,整个酒馆的人都见着了。”
“那也怪你给我喝了奇怪的东西。”晚宁转开脸去,有些害羞,也有些不服气。
“是是是,怪我多心,怪我小气,怪我想的都是你。”顾言一边说着,一边四处张望,“不管如何,你是答应了嫁我的。”
晚宁见他四处看,自己也四处寻找起来,“你在看什么?”
“我在找王潜的眼线。”顾言回过神来,神神秘秘地说道。
晚宁自己又寻了一遍,“我怎么没看见。”
“我也没看见,可他就是什么都知道,我估摸着他已经知道我们来找他了,又或者快知道了。”顾言说的有点愤愤不平。
晚宁觉得无妨,“总归他不是害你的,知道就知道吧。”
“不行,总有一天我要给他的眼睛全抠出来。”顾言总有些好胜的小心思,常如孩子般赌气。
晚宁不觉得有什么,笑了笑,没说话,牵着缰绳随着马儿摇晃起来。
“你怎不说话?”
“说什么?”
“我说错了?”
“没有,你一直都这样呀。”
两人相互看着,都没说话,似又说了很多话。
看着看着晚宁忽然撇见顾言身后山腰上有个影子从林子里闪过,消失在了枝叶交错的树丛里,“你后边儿。”她眼神里忽然兴奋至极。
顾言见状,转头望去,却什么也没看到,“什么?”
“眼睛。”
晚宁抬手指了一下前方官道的拐弯处,“他应该去了那里。”
顾言什么也没看见,只是顺着她指的方向细细寻找。
晚宁伸手拍了拍他,“看谁先追到他?”
“好啊。”顾言拉了拉缰绳,来了兴致。
于是,幽幽林间,两匹白马如踏云奔起,一步步践碎了满地的枯黄,片片碎叶扬在身后的风里。
晚宁高声喊道:“这应是每一里就有一个哨,他们要比我们快,才能让王潜先知道我们来了,要是我们比他们快,那便能给王潜一个大惊喜!”
顾言觉得此间畅快,目光清亮,“他们在山上,少了弯绕,阿宁觉得,可跑得过?!”
耳边的风卷走了秋日枯败的消沉,托起落下的金缕绕在簇簇日光之中。
晚宁看了顾言一眼,望见了他眼里再现的少年意气,“不试试怎么知道?!”
注1:摘自《孙子兵法》
注2:摘自古龙先生的《十三郎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