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繁体版 简体版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 假如网王是正经网球番 > 第137章 第 137 章

第137章 第 13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幸村的情绪很差。

他练球时面无表情,击球也拍拍提速。像要人命似的。

早苗对此感到忧虑。德米教练也说不上这样到底是好是坏。

为了澳网,不得不调整心情。

幸村将自己的伤感暂时掩埋,陪葬的是他的感性一面。

澳网开赛在即,对诺亚的退役,很多人都在庆幸少了一个夺冠热门。球员们不说,但媒体知道有人会这么想,他们无所顾忌地“公开”了这点小心思。

“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少了一位强劲的竞争对手,或许意味着某些球员能把握机会,去尝试大满贯的争夺。”

这篇报道和诸多职业球员为诺亚退役而遗憾的消息被一并推送给了幸村。

看,这就是职业,有表象的体面和复杂的内心。

幸村相信对于很多人,庆幸和遗憾是并存的。但网球人大多沾点自私(自我),他们需要为自己考虑,在这个圈子里“存活”。

所以,永远不能对跟自己吃一碗饭的人掉以轻心。

即便在小年终夺冠,幸村依旧是澳网的无名小卒。

第一轮,他遇到了德国的博格,NO.62。

三年前还是业余少年与职业高手的差别,现在幸村只有一个想法。

击溃他。

“好凶啊…”幸村的团队成员有最佳观赛席位,教练迪米里特双手合掌。

这一场幸村展现的进攻性达到了顶点,抽击与上旋速度惊人,连下旋也被发狠地切出拐弯似的变线。

所有的机会球,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拿下。

然后那个长发的亚洲面孔漠然地回望对方,眼中是一种猎手般的无情和冷厉,叫人甚至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真好的眼神啊。”

“这是强者的眼神。”

比赛的解说相当赞许。

博格的回球强度能够给幸村带来一定压力,不好对付。但幸村似乎失去了心情起伏的“感性”。

输掉的那球,失误的那球,随便吧。

他无所谓。

心里一股气憋得幸村难受,他想发泄。

他需要发泄。用自己拥有的全部技战术,狠狠送出时速140+的“子弹”,击溃对手一切跑动与挣扎。

6-4

7-6(2)

6-2

“漂亮的一仗。”早苗和迪米都很开心。他们欣赏幸村这一点:即便心里不高兴,也能及时地调整自己,不影响到比赛状态,甚至因“怒意”而有所增幅。

幸村话少了,平日里多数时间也变得沉默。

他想,他可能在“莫名其妙”地闹别扭。

直到把自己开解的那一刻。

第二轮的对手是NO.89,红土成绩比较好的底线选手。

他试图用针对单反的上旋来克制幸村,用处不大,总是被撕开口子,抽出致胜。

幸村打得很激进,也不怕失误,让这位来自阿根廷的小伙子头皮发麻。

6-3

6-4

6-2

好像眨眼就进第三轮了,比止步第二轮的池爽儿成绩还好,国内正好没事儿干了的自媒体们眼前一亮。

热度还有!

第三轮,对上TOP10的几率猛增。幸村运气一般,碰到了NO.11,希腊一哥马里克斯。

马里克斯很吃状态,他打出自己的节奏时会很猛,但没状态的话,会把自己变成一团乱麻。

幸村知道马里克斯的缺陷,他去年底复盘过诺亚和他的比赛。

那次马里克斯输得很惨,摔坏三支拍子,赛后小声BB了诺亚一句,喜提澳大利亚主媒批评文章一篇。

即便脾气易燃易爆,马里克斯依旧粉丝众多。

他长得帅,有“希腊美男子”之称;直率,有话就说,不少人喜欢这一点;TOP20仅存单反选手。

当然,最重要还是实力强,两进大满贯决赛拿盘子,一个大师赛头衔。

因此当他出场时,那才叫真正的“欢呼雀跃”。至于前面那个排名一百多的,谁啊?马里克斯扫水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

马里克斯也是这么想的,他在开局就掌握了绝对控制权,发挥得很不错。

他的发球局并不难保,并且在幸村的发球局进行了猛攻,试图一气呵成直落三盘。

幸村没有让他如愿。

在发球上,幸村偏向更刁钻的落点加旋转,而非加速。

在回合中,他用切削调慢对方的压迫紧逼,甚至切出底线小球。

他在破坏马里克斯的击球动作,和节奏。

这让马里克斯感到不舒服。

第一盘差距很大,马里克斯6-2先下一盘,但稍事休息后,他的感觉似乎差了点。

“LET!”挂网。

“LET!”又挂网。

尽管这些失误影响不大,马里克斯开始嘟嘟囔囔。

他对自己很不满意。

打的什么球!

幸村从保守转为更激进的击球速度和落点。失误率是上升了,但没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回合中对马里克斯做到更多压制。

马里克斯感到不爽,他想打出漂亮的反击,难度很高,于是失误也连连增多。

这是个恶性循环。

尤其幸村的球里总不时带点侧旋,难以把握击球点。

[15:40]幸村等到了他的破发点。

“喔——”

观众没有那么好的心理素质,他们看到这比分就心里着急。尤其是开盘压马里克斯的那些。

一时间掌声、嘘声、叫喊纷纷。

“我天,这些蠢货在鬼叫什么。”马里克斯腹诽。

“Thank you!”主裁沉下声提醒那些不自觉的家伙。

马里克斯一发出界。

二发,幸村攻左角。眨眼六回合对攻,全都压在反手,马里克斯率先变线,并趋向于右侧正手位。

正好!

幸村已经在准备跳击抽直线了。

“LET!”

马里克斯直接摔拍。

“噢……”

“嘘!——”

来了,球员VS观众的“经典一刻”。

别人幸村不知道。但马里克斯,很多人都了解,他开始不稳定。

第二盘幸村6-4拿下。

似乎在休息时间冷静了些。马里克斯回归自我,以你想压迫我,我更要正面牢牢压制住你,直到再起不能的心态反击。

他拿手的致胜球路有两三条,幸村暂时奈何不了,反击的成功率比较低。

第四局,幸村被破发。

马里克斯反击质量高于幸村,这很正常。

没等马里克斯得意完,就被反破发了。紧接着又被拿下一局。

“真是个冷漠的讨厌鬼。”他不住抱怨,“见鬼的斜线,为什么没有下网。”

领先后,幸村增加上网战术组的比重。

马里克斯奈何不了。他泄了气,不想再进行不顺心的比赛,仿佛忘记这是大满贯的赛场。

老毛病了。

幸村[3-1]取胜,生涯首胜TOP20,并首进大满贯十六强。

也是第一次,与“三巨头”面对面。

没错,他下一轮的对手是已经38岁的红土王者,纳达尔。

即便这是“老年巨头”,即便纳达尔饱受伤病拖累,跑动、体能乃至球速已经远不如年轻时强大。幸村仍能窥见“三巨头”时代,其他职业选手的绝望感。

这上旋球路就离谱。

二十多年前,费德勒的单反还是大家津津乐道的重要武器。

当纳达尔出现时,费德勒的单反就“退化”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短板技术。

这位拍均上旋转速3600的存在,就是对他每一个单反对手的极限拷问。

每一个精彩大角度inside-out拉回压线的outside-in,都让幸村沉默。

如果在平时,幸村已经生出淡淡的无奈之感。但此刻的他异常平静。

他不在意对手是“三巨头”之一,就算费德勒站在他对面,也不能阻拦他的发挥。

或者称之为宣泄。

那几次天神下凡似的outside-in的确神技,有所防备就是。

让反手难受的超级上旋,就这样考验他的单反吧。

在第三轮爆冷后,观众又惊讶地发现,这个凶凶的亚洲人面对纳达尔都不甘示弱。

他并没有许多年轻人与“三巨头”交手时的“谦恭”。

1-6

4-6

7-6(3)

6-3

接连的破发和回破,这样的起伏叫观众们看得心里跟过山车一样。

纳达尔眼中的绝对斗志,是任何困难都无法熄灭的。正是在比赛中的专注与纯粹,让他能够顽强到最后一刻。

当幸村反手下网的那一瞬,这位老天王双手握拳,大声呐喊了出来。

4-6

四年前人们都说他打不动了,他捧起澳网奖杯;

三年前人们说他真的老了;

两年前人们猜他即将退役;

一年前人们说他要退役了。

可是他现在仍然能以伤病累累之躯打入大满贯1/4决赛。

这就是制霸整个时代的“三巨头”啊。他们再老,再多的伤,也是TOP10以外球员眼前的大山,难以翻越。

全场的观众都在为他欢呼。

幸村解下发带,平静地走向“电视里的人”。

“你打得很好。”纳达尔拍拍他的背,这样说道。

“谢谢。”幸村礼貌地笑道。

如果说马里克斯一战让幸村作为黑马稍稍冒泡,那么与纳达尔这精彩的对决让他瞬间在全世界心中留下了印象。

——————————

【视频】AO Last16纳豆的五盘大战

Dor***

我宣布这是澳网截止目前最感人的一场。

Nal***

老衲还是年龄大了,连一百外的小子都打得这么费劲。

CC

我赞同楼主,这场比赛让我想起了16年前的决战……不过那个日本人眼神凶凶的,要比老牛更“炽热”一些。他还缺少一些与落点兼具的力量。

k

我喜欢上他了,叫幸村是吗?他的动作很漂亮。尤其是轻盈的脚步,像从底线的这头漂移到那头,噢…我喜欢。跳击、单反,都好看。

pai***

即视感太强了,我想楼主也有这样的感觉吧?

CJ

纳豆这一轮消耗了太多…我担心他下一轮没有足够的体力战胜莱昂纳德。

ic7***

我关注幸村好久了!他有许多精彩集锦。我想是因为他的动作的确很有观赏性吧?没想到今年就能走到Last16,我还以为遇上马里克斯就没戏了呢……

JUK***

这个亚洲人很不一般。单反能和老纳的正手硬刚那么多回合。他反手打出60度大对角线的时候我简直倒吸一口凉气。这将成为他的致命武器!唯有纳达尔可以用正手超级outside-in反击(现在加上阿卡)。

use***

他真冷静,有着强者的眼神,而且给我的感觉一点也不怕纳豆。落后的时候也特别淡定…要是马里克斯有他十分之一的心理素质,都不至于现在这个排名。

……

——————————

网上热闹得很,国内更甚。沉寂了四年后的第一个大满贯第四轮,这是一场舆论的狂欢,但与幸村本人无关。

一行人走进安检通道,幸村回头,望向闸门外。

“走了,幸村君。”

微微闪烁的眼眸在眨眼间隐没了柔和,幸村提一提背包带,向候机室走去。

下一站,美国德雷海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