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
很疼。
Sterling没再浪费时间去等待她适应,也不再在乎她的感受。他甚至没再看她。他将她双手摁在头两侧,紧闭双眼,剑眉微攒,全部的注意力——全部的意志——都集中在那一星星柔软稚嫩——又炽烈火热——的血肉上。
灼烧滚烫的、炙烈青春的、又是最纯粹原始、最无可辩驳的快感。Uncomplicated…the simplest, rawest pleasure there is. 不麻烦,不复杂、世间最简单、纯粹、直接的愉悦。
可那本该是父母和家人给予的——世间最简单纯粹、无需解释的快乐:【人与人之间】肢体的触碰、肌肤的相连、体温的感受、温暖的拥抱,耐心的拍抚,充满爱意的依偎与亲昵——无关性,只关爱。但我们——我们的父母们——吝啬这种爱。
对于【儿子们】,我们认为过多的温柔和抚慰会毁了他们,会让他们变得过于依赖、孱弱、意志薄弱。我们害怕儿子们显露脆弱,害怕他们变得温柔。摔倒后哭泣、需要抚慰的小男孩儿被嘲笑为“爱哭鬼”、“娘娘腔”、“娘们”、“娘炮”;女性化形容词是对男性的侮辱,柔软的性格是“失败者”的标签,而冷漠、果决、强壮、自主、独立,被奉为“真正的男人”。社会化过程像是一台精密筛选的仪器,把那些不够“男人”的男孩儿剔除,而留下的“成功者”,则永远活在失去这些特质的恐惧之中。
父权体制社会的规则摧毁的首先不是女性——不是任何属于“非第一性”群体的多元化个体——而是男性。
它把男人们分成三六九等,让他们彼此竞争,争夺“最男人”的头衔;它要求他们压抑自己最柔弱、脆弱的情绪、相互攀比、彼此审视。女人是战利品——不被当成一个有感情、被尊重的人,而只是一条会移动的yd——而同性之间超过三秒的拥抱或触碰被取笑为同性恋倾向。最终,如果男人想要获得那种【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简单、纯粹的温存和安抚——那种科学证明能有助大脑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催产素,并降低焦虑、皮质醇的肌肤接触——他们只能从与女人的亲密接触当中索取,只能向自己的伴侣——或战利品、会移动的yd——用金钱交易,用权力勒索,用精神操控、情感胁迫、人格打压、价值榨取,甚至用暴力夺取。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bout sex except sex. Sex is about power.”
「除了‘性’本身,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关乎性。而性本身,则关乎权力。」——奥斯卡·王尔德
真实的、具有本真性的【爱】和【情感链接】,其本质远超于性。
它或许是父子间温柔耐心的拍抚,或许是一个深情的交心对视,或许是凌晨三点痛哭流涕时打给男性朋友的一通电话、酒吧里的一次敞开心扉的长谈——但它绝不仅仅只是……与……的一次次交合摩擦。
至于我们的【女儿们】——我们对纯粹自然、简单直接、无需解释、毫无条件的爱的【吝啬】,对她们造成了更深重的伤害。
女孩儿们在缺爱而失权的夹缝中艰难生长,一次次沦陷迷失在他人施舍的小恩小惠、甜言蜜语、一点点的“好”、“爱”、“器重”、“温柔”里,一次次为了寻求自我价值而合理化权力的伤害与霸凌——“他要我脱衣是因为他爱我,我不能辜负他的爱”——在绝望与无奈的痛苦中,一次次忍耐、一次次扭曲自己的内心,顺从、讨好,向权力与掌权人妥协,有些就此被绞杀、湮灭、殒落,有些最终成为体制的帮凶,亲手规训下一代孩子们,让伤害继续传承。
在人类发展的某个阶段,我们似乎忘了,真正的爱,与死亡一样伟大。爱,远远高于生存:恒河猴宝宝宁愿依附于温暖柔软的布料妈妈,也不愿与能提供奶水,但由冰冷的金属丝做成的妈妈相处。(Harlow, 1958. 参考资料 [1].)幼小的生命本能地渴望温暖的爱抚与触碰——甚至更甚于食物的诱惑——而我们却强行剥夺了这种本能的需求。于是,在成年之后,我们的男人遗忘了展露脆弱的力量与共情的能力,而我们的女人在缺乏包容的、无条件的爱的环境下,渐渐遗忘了自主的力量与反抗的能力——遗忘了不活在第一性视角下的,非主流、具个性的【自我】的力量。我们被社会化,成为顺从的工具,驯化为合格的、符合标准的齿轮与螺丝钉,被迫遗忘了自己的【本真性】。
我们遗忘了多元,遗忘了包容,遗忘了人格的平等,遗忘了爱的教育、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所赋予的无尽力量。
失去兽性,我们面临的仅仅是死亡而已。但失去人性,我们将失去【一切】。
Sterling仍阖着眼,一言不发地、冷静精准地向前推进、执行、裁决、倾轧,像一个技艺纯熟但毫无温度的外科医生,解剖着、曝光着、践踏着她的身体,不带任何情绪,甚至不愿见证她的存在,只是暂时地耽溺于那最纯粹原始、最无可辩驳的快感之中。
……
对他来说,她仅仅只是物理地存在着,作为一具承载愉悦的血肉躯壳……Na+泻出,K+渗入,仅此而已。
那不是一场□□。那是一场处刑。一场对身体和尊严的双重处刑。
柰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皮肤被撕裂的刺痛,肌理因干涩而绷紧的灼烧感……每一寸的拉扯、压迫、碾平、分解、绞碎……韧带、骨骼、血管、黏膜、神经末梢的咯咯作响……他身上的清冷温香伴着微锈铁味在鼻息徘徊——柰分不清是汗还是血……肌理滚烫,血液炽烈……她的躯体是一块被血肉浸透纹路的石板路,他的……是一条被血肉润滑的生锈履带……肌体被碾压,哭喊被扼杀,反抗被踏成齑粉……
Fairchild微喘,松开她的左手,单手拽着灰绸睡衫前襟,从头顶掀过脱下,全程没看她一眼,却在她哭着又一次扬起手扇他耳光时,再次轻而易举、精准无误地擒住了她的腕,压回了她头侧。
“Why the tears, hon?”(哭什么,宝贝?)他语气依旧温和懒散,音调低沉柔缓,玻璃般平滑,却在最后那个“hon”上带了一丝明显的不耐烦——仿如精钢锋刃出鞘时的寒光,凌锐而无情。
“Come now, Nelle. It’s unbecoming.”(别这样,柰儿。这多不得体/不合时宜。)
微音微微下坠,不容置疑地判决。他这次看着她,那双浅淡的钢灰色眼睛里没有愤怒,没有兴奋,甚至没有施虐、胜利的快感。只有一种深邃的、铅灰的、令人心寒、胆寒的冷漠。
……
他虽看着你,但他不会有一眼【真正】看到了你。
他喜欢你鲜活、灵动、纯粹、真实,却又不许你太鲜活、太灵动、太纯粹、太真实。你得学会适可而止,得学会恰到好处。
他不会思考你究竟是谁,不会在意你到底要什么,不会承认你也是一个有心理、情绪需求的人,不会去感受、体察你的痛苦,共情你的悲伤。
不是施虐的、变态的、恶意的那种不在乎,而是虚无的,无机质——他根本不认为她的痛苦有什么意义。就像你撕碎一张已成fait accompli(既成事实)的合同时,不会去思考那张纸会不会痛。
他只是推进。他只是碾压。他只是执行。
他们只是推进。
他们只是碾压。
他们只是执行。
权力从不会感受。权力不会共情。权力不会思考对错。
权力只会遵循最小阻力路径。权力只会服从万有引力定律。权力只会下压。
不麻烦,不复杂——这世上最简单、纯粹的愉悦与乐趣。
§
漫长的两次。他事后去了书房。
柰独自一人蜷缩在床上,像一具被履带碾滚过的血肉之躯……隆隆的轰鸣声在记忆深处渐行渐远,乌黑长发与肠脏骸肉、衣裤残布绞黏一团……滩滩血肉被轧印出条形纹路,抹开在水泥柏油灰的丝绸床单上,一道道深浅交错的血痕延展,随着铁轮缓慢不懈的前进碾行,渐渐稀薄、模糊、淡逝……
那一夜,同样的梦,她做了一遍又一遍。冷硬的钢笔笔尖,如星星般在黑夜中闪着银灰的暗芒,唰唰于纸页上前行……一遍遍的自我陈述报告……一遍遍在合同下方签名……一遍遍眼看自己被自己出卖……
信仰一次次崩塌,道德一次次迷茫。上帝一次次被处决,星空一次次被掐灭……
§
第二天清晨,她在被泪水浸透的枕上睁眼时,他照常刚从健身房回来。沐浴、洗漱、早餐、通电话、安排日程、更衣……Canali高定羊绒西装熨帖无褶,真丝领带垫羊毛内衬,搭配银质领带夹与袖扣,每一处细节都一丝不苟,分毫不差,一切井然有序,如他的任何一个周一。但,出于某种她不能窥透的心理,他让司机下车,亲自开车送她回上西区。可一路上,他又几乎没和她说一句话。
车技一如其人,沉稳克制,不露痕迹,刹车、启动、转弯行云流水,平滑流畅得让人察觉不到任何惯性。引擎的低吟深沉而内敛,静谧得仿佛空气本身在推动车辆前行,车轮碾过沉灰的柏油路,寂静无声,如丝绸滑过黑曜石般光影沉浮的黎明。
临下车时,他垂睫视向她,声音平静冷淡地命令:“Be ready by 6:30. Wear the green dress. I’ll pick you up.”(六点半前准备好。穿那条绿裙子。我来接你。)
他顿了顿,抬眸冷冷地扫了她一眼,淡淡补上一句:“Don’t make me wait.”(不许让我等。)
柰张了张嘴,嗓音低暗哑涩:“M-My shift at the library begins at—”(我……我得去图书馆打工——)
Sterling不会明白——不,他或许会明白,但永远无法体会、理解,无法感同身受。就像柰和她父母这样的小康家庭知识分子,无法切身体会农民、跳楼的车间工人、下跪的外卖骑手的痛苦一样。Sterling们从出生起就拥有家族信托基金,六七岁开始接触股票,读FT、WSJ等报纸,八九岁就被父母拨给一笔“启动资金”,让他们在拍卖会、股市上锻炼投资能力。他们在家庭对话中习得的,不仅仅是更高阶的词汇量,更是观察人、分析事的理性方法——是上流社会的文化资本。他们的世界里,交流是理性的、讲理的、平和的、非感情用事的。
但这种理性,并非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所说的【价值理性】(wertrational)——即,一种与世俗成功无关,仅由道德、宗教、美学信仰决定的理性。这是一种纯粹的【工具理性】(zweckrational)——即,遵循社会与资本游戏规则,将一切作为手段,以世俗利益的计算和目标为导向的理性。
像柰和妈妈之间关于康德的讨论,大概只会存在于知识分子家庭。而当她走入社会,也最容易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冲突撕裂,被无休止的功利考量压垮,最终陷入虚无主义、价值消解、犬儒主义的循环。相比之下,工人家庭或贫困家庭,则鲜少出现长篇大论的分析、讨论、商量,甚至没有“对话”这个概念。语言的存在,仅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为进行抽象思考、价值辩论、理性分析。这种文化资本的差异,是阶级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打工。她需要打工。
Sterling没有从小体验过“需要打工”是什么感觉,他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在课程、作业、实习的重压之下,还得去图书馆或学校餐厅打工,一周10-12小时,因为即便助学金的一部分是grants(奖学金),但另一部分是work-study(勤工助学)。他成长的环境里,“买得起”是理所当然的起点,是一种存在的前提,一种像空气、阳光、雨水一样的背景条件,而非要靠时间、体力、精力,一点一点艰难换取的生存条件。
他记得六岁时在餐厅点了份$96.79的鱼子酱意面,而妈妈只是淡淡瞥了眼菜单,然后继续和朋友讨论布列塔尼的葡萄酒产量。不是因为她骄奢,而是因为她根本不必,也不会去“感知”这件事的具体意义。钱,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Sterling也是一样,他知道钱的运作方式,他比大多数人更擅长投资、交易、管理运作资产——对他来说,这是个数字游戏——但“为了钱去工作”这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