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死亡事件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炸弹,激起的涟漪迅速扩大,短短一夜之间,就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风暴。那篇由死者亲属账号发出的“小作文”是这场风暴的中心,它用最直接、最情绪化的语言,将陈默塑造成一个“善良、老实、对女友倾其所有却被无情伤害”的完美受害者。
【我那么好那么善良那么努力的哥哥啊,你就这么一声不响地走了!???从小到大,他都是最听话最孝顺的孩子,学习好,人缘好,对朋友掏心掏肺,对我们家人更是没得说!他那么热爱生活,那么阳光的一个人,怎么会选择走这条路?!???】
这段文字迅速引发了第一轮的情感共鸣。但真正让事件核爆式传播的,是小作文中对死者“付出”的具象化描写:
【他那么节约,连十几块钱的外卖都舍不得给自己点,天天吃最便宜的泡面,就为了攒钱给女朋友买她喜欢吃的草莓?!给她买最新款的手机!给她转账!他自己不舍得吃穿啊!都是为了她啊!结果呢?!那个女人榨干了他,把他像垃圾一样扔掉了!】
配上死者生前阳光帅气的照片,以及亲属哭得红肿的双眼的照片,这段文字迅速引爆了互联网。无数网友涌入评论区,表达对死者的同情和对女友的愤怒。
“天哪!都2025年了还有这么好的男孩子吗?自己吃泡面给女朋友买草莓?我哭死!”
“这种女的赶紧人肉出来!看看她什么嘴脸!”
“这不就是现实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吗?渣女必须受到惩罚!”
“警方在干什么?!这么明显的逼死,还不抓人?!”
在这个话题下,各种阴谋论和人身攻击甚嚣尘上。死者女友的个人信息很快被扒出来,她的照片、职业、甚至过往的社交动态都被放大、扭曲、恶意解读。铺天盖地的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像海啸一样将她淹没。
更魔幻的是,受那段“舍不得吃外卖给女友买草莓”的话影响,一股“为陈默点外卖”的行动在网上悄然兴起。网友们纷纷通过外卖平台给死者生前的小区地址下单,备注写着“陈默,吃饱饭,下辈子找个好女孩”、“草莓有啥好吃的,外卖更香”、“替陈默吃上这顿饭”。一时间,大量外卖订单涌向那个老旧小区,送餐小哥们一脸懵圈地站在警戒线外,手里提着各种餐盒,场面一度十分吊诡而荒诞。
那篇带着哭腔的“小作文”像一颗被投入沸腾油锅的石子,“滋啦”一声,瞬间点燃了互联网的情绪。从死者生前的阳光照片,到字里行间充斥着“老实”、“善良”、“被辜负”的描述,再到对“那个女人”——死者女友——不加掩饰的谩骂和指控,每一个元素都精准地戳中了网络情绪的□□。短短几小时内,话题迅速攀升至同城热搜榜首,并开始向全国扩散。死者被包装成“纯洁无辜的好人”,女友则成了“蛇蝎心肠的拜金女”,甚至有人开始人肉搜索她的个人信息,将她的照片、工作单位、社交账号扒了个底朝天。
警局指挥中心电话被打爆,媒体记者守在门口,上级领导的夺命连环call 一个接一个。电话此起彼伏地响起,有媒体询问的,有网民情愿的,甚至有上级部门委婉施压。
整个警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会议室里,气氛依然凝重,但多了几分荒诞感带来的无奈。赵青揉了揉太阳穴,一脸疲惫:“韩队…网上…网上这帮人真的疯了。他们给死者点外卖呢!几百单外卖送到小区门口了!物业和居委会快疯了,打电话问我们怎么办!”
老张苦笑着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这都什么事儿啊…舆论已经完全脱离事实了。用悲情和道德绑架警方,这就是典型的网络暴力。”他看着苏沐,眼神里带着询问。
这种场面,她以前是媒体人的时候,没少见媒体如何煽情引导,但以警察身份面对这种被舆论裹挟的调查,还是头一遭。
苏沐心里也觉得荒诞,但更多的是一种踏实,面对这种无法控制的、情绪化的力量时的冷静和坚守。他知道,这些外卖、这些留言,不是因为真的关心死者,而是一种集体情绪的发泄,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投射,一个寻找发泄对象的机会。而那个可怜的女孩,成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让他们找小区物业和小区居委会协商处理,不要影响其他居民。”苏沐的声音平静,“我们只负责调查案件真相,网监支队那边联系好了吗?让他们监控网络信息,固定证据,特别是涉及人身攻击和诽谤的部分,通知死者女友,必要时给她提供保护。”
“已经联系了。死者女友小李,已经让小林和小方把她接到警局了。”赵青说,“她哭得厉害,也吓坏了,网上那些留言她都看到了…简直不敢出门。”
老张叹了口气,掐灭了手里的烟,“但现在民意汹涌啊。网上那些‘小作文’,写得声泪俱下,配上死者生前的照片…太煽情了,大家就信这个。上头也来电话了,让我们‘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加快调查进度’,尽快给公众一个‘交代’。”
苏沐知道,这个“交代”,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很可能指的不是查明自杀真相,而是要警方“顺应民意”,坐实女友“逼死”的罪名。她心里涌起一股反感,但脸上没有表现出来。他看向几位同事,问道:“你们怎么看?”
“韩队,我还是觉得得按证据来。”赵青虽然性子冲,但在原则问题上不含糊,“现场确实像自杀,那个女友…咱们得查,但不能一上来就给她定罪。”
“可是韩队,”另一个年轻警员犹豫着开口,“网上都传疯了,死者对他女朋友那么好,钱都花在她身上,结果被甩了,才绝望的…而且家属也一口咬定是她逼的。会不会…真的有我们没看到的胁迫?”他的眼神里带着明显的摇摆,显然被网络舆论影响了判断。
苏沐心里叹了口气。这就是舆论的力量,它能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每一个角落,包括本该保持独立的执法机构。她没有直接批评那个年轻警员,而是用一种更柔和但坚定的方式引导:“所有的可能性我们都会调查,包括是否存在胁迫。但调查要基于事实和证据,而不是网上的‘小作文’。网上说死者对他女朋友‘那么好’,花了‘多少钱’…这些是传闻还是事实?需要查。他经济状况到底怎么样?除了女朋友,有没有其他人、其他事给了他压力?这些,也需要查。”
死者女友小李(化名)被带到警局时,整个人处于崩溃边缘。她看起来很年轻,面容憔悴,眼神惊恐。她身边跟着两名实习女警,显然是为保护她免受极端网民的骚扰。
坐在审讯室里,小李泣不成声。她讲述了她和死者陈默的关系,有甜蜜,也有争吵。承认最近确实因为钱的事情吵过架,因为他们一起做的小生意亏了,而且陈默手头越来越紧。
“他…他确实压力很大。”小李声音颤抖,“最近脾气很不好…但我真的没有逼他!我怎么可能逼他去死啊!”
“网上的那些话…都不是真的!”她情绪激动起来,“什么吸血鬼…什么拜金女…我没有!我们在一起花钱是都有…而且…而且有时候,还是我承担生活费比较多…”
她的供述,开始隐隐指向一些与网络叙事不符的地方。苏沐让女实习警安抚她的情绪。
“她否认逼死陈默,也否认网上小作文里的那些指控,她说两人一起做的小生意就是在地铁站门口卖花。”实习警林小满向苏沐报告,“她承认最近两人因为钱吵过架,因为陈默一直没有工作,两人压力很大,陈默脾气变得很差。但她说,陈默的钱…也不全是花在她身上,还有别的开销…”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
“别的开销是什么?”苏沐立刻追问。
林小满看了苏沐一眼,然后看了看在场的其他警员,压低了声音:“她吞吞吐吐的,没明说。但提到了…陈默最近天天在家上网”
苏沐眼神一凝,他想起了之前让技侦重点调查的方向。
“技侦那边有没有进展?”她问,“重点查他的网络浏览记录、社交账号和银行流水。”
“正在查。”技侦员回复,“死者手机和电脑里数据量很大,特别是各种社交APP的聊天记录和网络浏览痕迹…需要时间。”
“加快速度。”苏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死者的经济状况,特别是最近的资金去向,是查明真正死因的关键。还有他们说的那个‘生意’,也要查,只是在地铁站门口卖花吗?”他心里隐隐有一个猜测,“再和死者家属聊一下”
与此同时,远在电视台的韩霆(在苏沐身体里),正焦头烂额地准备着节目内容。他一边看着网上不断刷新的恶毒留言和“外卖大军”的壮观景象,一边听着电话里苏沐传来的案件进展——自杀迹象明显、家属一口咬定女友逼死、女友否认…
韩霆找到制片人王哥,开门见山:“王哥,我想做一期关于陈默死亡事件的节目。”
王哥正叼着烟斗刷手机,闻言头都没抬,摆了摆手:“驳回。这个案子不碰。”
韩霆愣住:“为什么?这是现在最大的社会热点啊!咱们节目不是就关注社会现象吗?”
王哥这才抬头,吐出一口烟圈,眼神里带着一种洞悉商业规则的精明和市侩:“热点是没错。但这种热点,不能碰。你看看网上,一边倒,死者是‘好人’,女友是‘恶毒女’。咱们观众里,男性占多大比例?有多少人对‘掏心掏肺结果被辜负’这种故事天然有代入感?”
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变得有些严厉:“你现在跑去说,‘我们要调查真相’,‘死者女友可能不是坏人’…这不是明摆着跟观众对着干吗?本来挺好一个赚眼球的热点,被你这么一搅和,直接变政治不正确,收视率没了,广告商也得跑。苏主播,你以前挺聪明的啊,怎么这点账都算不清楚了?”
“王哥,”韩霆努力保持冷静,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事情还没调查清楚!警方的初步勘查排除了他杀!网上很多信息都是未经证实的谣言!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难道不应该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站出来传递客观信息,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问题吗?任由网络暴力发酵,可能会毁了一个无辜的人!”
“无辜?”王哥嗤笑一声,弹了弹烟灰,“网上都骂成那样了,她有没有问题谁知道?再说了,咱们是电视台,不是普法栏目,也不是妇女之友。咱们要的是收视率,是话题度,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东西。现在观众的共鸣点就在‘渣女和好男人’上,你就顺着这个点去做就行了!”
他看着韩霆,眼神带着警告:“别把自己想得太伟大。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别去碰那些容易惹火烧身的东西。这个案子,咱们最多做个‘死者家属悲痛欲绝,呼吁严惩凶手’这种情绪化报道就行了,事实真相…交给警察去查吧。咱们没必要趟这浑水。”
韩霆气得捏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刻进掌心,感觉一股无力感涌遍全身,比穿着高跟鞋跑八百米还让他难受。经过上一个案子,他以为可以用记者的身份,用事实和证据去挑战权威,去对抗不公。但现在,他被困在这个流量为王商业逻辑里,困在王哥对“观众喜好”的狭隘理解里。他的声音,微不足道。
王哥坐在老板椅里,手里转着两个核桃,一脸的油滑和不耐烦。他瞥了一眼不服气的韩霆,仿佛在看一个不懂行情的愣头青。
“苏主播啊,”王哥叹了口气,那表情像是长辈教育晚辈,“你怎么变得这么愤青啊?你还不明白呢?咱们是商业电视台,不是社会道德法庭。流量在哪儿,咱们的节目就在哪儿。现在流量就在那个‘好人被渣女辜负’的故事上,这是观众想看的东西!你现在跳出来说,‘等会儿,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或者替那个女的说两句好话…你不是在跟真相较劲,你是在跟观众较劲!”
他放下核桃,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智慧”:“而且你一个女孩子,跑出来为一个被骂‘拜金女’的女性说话…你有没有想过,这会流失多少男性观众?会被多少人扣上‘□□’的帽子?你得罪的不是哪个人,你得罪的是现在这股情绪!为了一个收视率不知道有没有的路人,毁了自己的‘观众缘’,值得吗?”
“这不是为了一个路人!”韩霆说道,“这是为了真相!为了不让网络暴力毁掉一个可能无辜的人!为了媒体的责任!”
“责任?媒体的责任是活下去,是赚钱!”王哥提高声音,显得有些不高兴,“别的我不管,这个节目,按你刚才那个思路去做,我不会批。你要是想做,就重新做策划,越煽情越好,越能吸引眼球越好!这样我给你排最好的时段!”
韩霆气得浑身发抖,他看着王哥那张写满了冷漠和功利的脸,感觉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