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上一次程宝珠去县城里看铺子无果,回家后过一两天,小儿媳家的管事就过来家里说他们范家有个铺子到期了,店家有事不想续租了,于是程宝珠就跟着管事去了县里看了看,虽没达到她所预期的比较繁华的地段,但也不算差,何况好地段的铺子可遇不可求,她要的又急,可没有现成的好铺子等着给她用,再者用三媳妇娘家的铺子房租可以延迟三个月交,这样她就不用再伸手跟儿媳借钱了,挺好的。于是她跟范家签了租房契书,又让大儿和二儿进城帮着修整一下铺子,若无意外,十天半个月就能开张了,时间紧迫,所以今天她们妯娌俩才各自回了娘家,去确定供应的事。她娘家负责豆制品的各类供应,妯娌娘家就负责白面及一部分蔬菜的供应。经过反复的核算,去粮食铺子买和自己买麦子磨的成本差距不大,但自家干好歹是一份活计,比出外打短工强多了,更何况还能落下麦麸,这可是用来喂猪和养家禽的好饲料,婆婆也支持大嫂娘家多养家禽,为以后扩大供应和扩展品种做提前的规划。
看闺女和儿子,侄子/侄女学习的这么用心,李秀儿也不甘落后加入他们,至于自己娘家里人做什么决定,她管不着,也不操那个心了,先把今天该学的东西学会了,否则差孩子太多,那她这个做娘的就太没面子了。
此时,程宝珠在县城的铺子里,把两个儿子和三个侄子指挥的团团转。
以前这个铺子是卖杂货的,就是一整个大通铺,租户走时又把里边的东西搬的干干净净,啥都没有,现在想要把它改成吃食铺子,着实要费一番功夫!
前天看完铺子了回家的程宝珠,趴在堂屋的大桌上一番写写画画,然后就让老大老二以及大伯二伯家的几个男娃一起来改造铺子了。在资金有限,银子子不宽裕的情况下,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改变了。不过程宝珠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是二十一世纪的灵魂,随便整整都能让人耳目一新,何况她还是用了心的。
想到它的受众面,程宝珠决定把这个店铺按照现在的快餐店的模式来整,外卖窗口要有,墙边的一排长桌也要有,主打一个干净整洁亮堂的用餐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接受人流量。
把事都安排下去,让两个儿子各负责一部分事物之后,程宝珠就不管了。出了铺子,在四周慢慢溜达,这两天来去匆忙,还没留意这左右四周的铺子都卖啥?
哟,这条街上卖吃食的铺子还真不少呢,还没走一半呢,就已经看到了两家食铺了,什么汤饼店,香煎食铺,看他们这开店的年头,时间也不短了。可见这古人一点都不傻,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只要手艺不差,开个吃食铺子绝对赔不了。
程宝珠悠闲的走在石板路上,只要别太在意破和旧,这条街还是颇有几分古香古色的韵味。商业街分东区和西区,街道和铺子没啥大的区别,但东区毗邻县衙县学和富人居住地,所以房价比西区贵了些,就像现代的学区房和黄金商铺。
刚开始她中意的也是东区地段的铺子,但好铺子怎么可能等着她去租呢?好在范家这个铺子也不错,而且有着姻亲关系,将来生意好了也不会眼红,更不会发生收铺子涨房租的龌龊事。当然她也有信心等自家的铺子开起来之后能够吸引那些有钱有闲的人来消费。虽然会分走别家食铺一部分客流量,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从她开店那天起,他们就已经进入了对立面,毕竟她实打实的损害了对方的利益。
但这件事在有格局的人的看来不是什么大事,毕竟这世上的钱是挣不完的,大家各凭本事良性竞争;没格局的人呢,就会认为是抢他家的生意,然后开始想各种歪门邪道的方法来打压对方的生意,直到把对方生意搅黄为止。
任何时代都是弱肉强食的,欺软怕硬更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劣根性,所以程宝珠才想尽办法找一些靠山来震慑一下别有用心或有坏心的人,更想到在回家之后,加强对小崽子们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训练,毕竟别人真起了什么坏心,那真是防不胜防!
逛完了西区商铺,程宝珠对这一条街上的店铺做了个统筹,发现吃食铺子是最多的,加上她家的,总共有四家食铺;其次是杂货铺一一两家,再者是粮食铺子呀,布庄啊,还有一家医馆和书肆,倒是能满足百姓的日常所需。
程宝珠转身往回走,她打算去那个香煎铺子里去尝一尝,看看里边卖的都有什么,争取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对自家铺子有一个更好的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