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和李氏都尝了婆婆都从县城里带回来吃食,都说没有他们家做的好吃。程宝珠闭着眼睛笑道,肯定是没有刚出锅的时候口感好。毕竟从上桌到带回家已经超过两个时辰了,但味道还是不错的,而且把食材本身的味道烹制了出来。其实这家香煎店做法有点类似于现代的炒菜,就是把食材用适量油煎炒出来。这种制作食材的方法之所以能让普通百姓喜欢还是在于这个时空烹饪的方法以蒸煮居多。普通的百姓家哪舍得用这么多油炒几个菜啊。即使舍得,肯定也没有专业的厨师在火候的掌控以及调味方面做的好。就像现代的餐饮店比比皆是,生意也是一家比一家好,生活富足谁家里都不缺油、调料和各种食材,但就愿意点外卖或者是外出觅食,因为外边饭店做的就是比自己做的好吃。
吃完了婆婆带回来的两样吃食。赵氏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娘,上晌小翠姐过来了?”
小翠?程宝珠在记忆中搜寻了一下,哦,是孩子二伯家的二女儿,“过来干嘛?”
“她听家里人说咱们家准备开个吃食铺子,就来问能不能给她个活?”
在陈氏有限的记忆里,小翠这个闺女还是挺勤快懂事的,嫁的人不好不坏,就是婆婆对儿媳有些苛刻,就像她来之前陈氏对老大老二两房人的苛刻。不过陈氏是一视同仁的,对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子孙女是一样的苛刻。但小翠儿的婆婆重男轻女,把儿媳妇当外人,也很刻意的苛待儿媳,听孩子的二伯娘也就是小翠的亲娘闲聊天说过小翠的男人很是愚孝,只听亲娘的话,根本不管媳妇的感受,所以小翠的日子过得很苦,连带着三个孩子也过得很辛苦,所以经常回娘家让爹娘帮衬,时间久了,也让娘家的几个嫂子心中满是怨言,毕竟他们家也只是普通的农户,收成和挣的钱都是有限的,今天你们来多吃一点,那他们就要少吃一点,时间久了,谁也不愿意呀。可即便三个嫂子给脸色看,小翠也是照回不误。因为没办法,婆家指望不上,如果再看嫂子脸色不回家,那她和几个孩子估计都活不下来了。
嫁到这样的婆家真倒了八辈子血霉,可有什么办法,他们一大家子也不是没有为她上门讨过公道,但他们比不过小翠婆婆的不要脸,撒泼耍横不说,甚至还放话一一过不下去就带着孩子滚,这话顿时把他们一帮人都噎的说不出话来了,他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过来断人姻缘的,最后他们打了一顿小翠的男人,让他担起男人的责任,有个男人样,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要她说这件事也挺好解决的,只要小翠能豁出去,比她婆婆更不要脸更蛮横,那她就不至于被婆婆欺负的活不下去。
虽然圣人宣扬以孝治天下,这世道更是以孝道来标榜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但孝顺的前提必须活着,如果活不下去了,谁还管孝不孝顺呢?
可即使日子过得如此的辛苦,小翠估计也没有想过和离回家,因为她宁愿被饿死,累死甚至是被打死,也不愿背负着一个休弃的罪名而使娘家蒙羞,因为这是从小到大娘家人以及周边人给她灌输的思想,也就是这些固有思维造成了很多女性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哀。
程宝珠不想批判这个封建朝代对女性的禁锢和压迫,毕竟在开放多元化的22世纪的现代,不也有一些家庭和女性的思想挺令人发指吗?
她不会奢求一群绵羊会教出一只狼,即使是狼,如果这只狼没有觉醒,它活的可能还不如一只羊!
程宝珠同情小翠的遭遇,但是她不想帮她,因为一旦沾染上她,那她婆家的人就会像水蛭一样粘上来。
她没有圣母心,亲朋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在能力范围之内她会选择性的帮扶,但前提是不能给她和她家惹来麻烦。
在前世她看过太多人性多变的例子,所以她从来把人心都往坏处想,更不敢期待人性。
“对于小翠这事你们怎么想?”程宝珠抛出一个问题给两个儿媳。想看看她们有没有同情心泛滥?
赵氏和李氏相视了一眼,赵氏使了个眼色,让李氏先说。
“娘,小翠姐她有自己的亲爹娘,咱们还是不掺和了吧?”李氏小心翼翼的说道,她心里是不赞成小翠姐来她们吃食铺子过来帮忙的,因为现下他们的人手是足够的,不缺人手,那多招一个人那就多一份支出,现在他们家是负债开店,能省就省,可小翠姐是夫家的亲戚,她们若是反对的话,婆婆会生气吧?
“就是娘,小翠姐婆家不是省油的灯,我怕咱们应付不来!”听过小翠婆家的丰功伟绩的赵氏颇为气愤的道。婆婆说过太多关于开店不易的事,赵氏不想再揽一些不属于他们家的麻烦。
嗯,这两人还算脑子清醒,没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跟我的想法一样,我没打算帮,我怕还没帮上忙,就惹来一身腥。对他大伯二伯家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她两个闺女家都没顾及,先把一些蔬菜供应的事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多了一份挣钱的活计,在人情方面她已经做的周全了,昨天她又雇了他们家几个壮小伙帮着整修铺子,她可是会付工钱的。“再多的帮助已经超过我能力之外。”在她没有寻到更多的倚仗之前,她不会自找麻烦,“记住,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再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帮别人,可别瞎发善心!记住了吗?”
“记住了,娘。”李氏和赵氏赶紧回道。
“记住了,奶。”脆生生的童音紧随其后,是大妞和二妞,正帮她捶腿呢!
“好孩子,把奶奶教的这些道理牢牢的记在心里!”程宝珠伸手抚住蹲在身前的两个孩子的头,慈爱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