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县是个好地方。渝中郡少有平原,巴县的地势算得上是比较平整的了。
由此,龙源非常感激老天爷的造物,使自己的裆不至于被□□的饭桶颠坏。
一直到傍晚,龙源才勉强赶到县城。
巴县的诞生更多得益于他的地理位置,逐渐形成一个大聚落。但在这里修筑坚城,跟经济发展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为了与郡城策应,以成掎角之势,来扼守锦政权的东大门。如果真要为民生考虑,那就不该修城墙。
它的城门生动体现了封建时代对“城”的定义。可以看出,最早设计这座城池的官员肯定是把军事放在首位的,而且他应该非常讨厌巴县这种平原地形。
为什么这么说呢?城墙很漫长,但门洞子就那么一个。而且这个仅有的门洞子开口特别窄,大概就是三米宽而已,这个筑城者恨不得让人们侧着身子进城。更特别的是,城门不是左右开扇,是上下吊落的,跟闸门一样,就是怕攻城部队用攻城锤撞开门锁。守卫这个小口子的兵士每天都需要定时开门关门,费力地将这个千斤木门吊起吊落。
龙源远远就看见这城门在自上而下慢慢落,急忙大喊:“我是郡城来的官吏!别关门啊!”
城楼上,一个痞气十足的兵头本来在懒散地喝闷酒,被龙源这一嗓子吸引了,顿时来了兴趣,兴奋地对龙源大喊道:“公子哥儿!跑快点儿啊!快跑啊!”
同时,这个坏种还跟手下人讲:“你们继续关城门,砸死他算我的。哈哈哈哈。还有啊,我赌他能进城门,赌100文,你们谁跟上?”
龙源急了,气得一个劲儿狠抽饭桶。饭桶吃痛,嗖得加速,大长腿抡圆了,整匹马远看过去好像四蹄离地飞起来。
也是年轻气盛,龙源那时候只想着快速冲过去。如果让20年后的龙源再去经历这种事,龙大叔绝对怂怂地停在城门外,跟兵头对骂一波,然后老老实实找个村子投宿。
龙源冲到城门跟前时,也顾不得磨裆了,双腿紧紧夹着饭桶的脊背,双臂紧紧抱着饭桶的大长脖子,脸贴着饭桶的脑袋,似乎要人马合一。
“我去!!!饭桶,咱们活了!”感到冠帽被城门蹭了一下,龙源最终冲了进去,发出一声劫后余生的感叹。
感受到身后一阵喧闹,龙源本来没有兴趣搭理这群号衣土匪的,但一想到自己不认识去驿站的路,手上连个“缺德导航”都没有,在城里就是睁眼瞎,只好翻身下马,转头去求助他们。
“快快快,拿钱昂,拿钱。我赌赢了,这小子能进来。”
“大哥神算,小弟们佩服佩服。”
“少拍马屁!”
看到龙源过来,那个酗酒兵头倒也没有以为他是要找事。因为龙源一脸的老实相,长得又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个生瓜蛋子。
兵头第一反应是趁机敲诈一笔,但转念想到刚刚赌注这小子进城让自己赚了一吊钱,便又和颜悦色起来。
“哈哈哈哈,小兄弟有胆识啊!鄙人刘双,敢问兄弟名讳啊?”
因为巴县城墙跟郡城一样,外耸立内缓坡,所以刘双是直接从城楼上走下来,边走边向龙源拱手。
龙源也明白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更何况自己这条龙现在跟虫一样。看到刘双好歹表面上还是叫自己兄弟,便顺坡下驴:“小子姓龙名源,字鉴清。还望刘大哥帮衬小弟一二。”
刘双晃着酒葫芦,调侃道:“啊,兄弟家里有来头啊,还有字。帮衬好说,但这大哥我可不敢当,哈哈哈哈。”
其实,不用听名号,就龙源身上这套轻飘飘的绸缎衣服就很能彰显身份了。只是刘双不在乎,巴县天高皇帝远,喝醉了酒,他连皇帝都时常骂两句。活了快三十年,也就衙门里那个破家知县真把他吓到过,奥,还有他老娘。
龙源对于刚刚的事仍心有余悸,不想跟他们多说话,直接说正事:“刘大哥,小弟初来乍到,这城中驿站在何处啊?”
这回一群人全笑了。刘双用自己的大粗手指头指着城外:“巴县只有一个驿站,在城外啊!哈哈哈哈。”
龙源呆住了,合着白冒险进城了。
心里又想:呃,也没白进城吧。先去办事吧,实在没办法,就在衙门住一宿吧,就是饭桶可能得饿肚子了。
“刘大哥,那我就先去衙门办事吧,衙门怎么走啊?”
“衙门啊,我带你去吧。”刘双把酒葫芦往腰间一系,转头吩咐手下,“你们好好守着。”
路上,刘双好奇,问龙源具体是为何事。
龙源回答,自己是来询问税收和账本。
刘双疑惑道:“宋大人早就把赋税收完了啊。而且,不光是今年的,他甚至把明年和后年的也收了。”
这个时空的古人跟龙源那个时空的古人一样,交实物税。不收钱,收粮。
龙源听后,非常惊讶:“一年收三年的赋税?那农户交得上吗?”
刘双笑了:“交得上。我跟你说,也不是哪个村子都交三年的赋税。我们南亭就只交一年的。周围村子靠着给我们村卖地,勉强能够把粮交上。”
龙源又问:“知县破坏朝廷律令,大家就没有坚决拒交吗?”
刘双放低音量,回答龙源:“当然有人来闹啊。这位宋大人,那真是破家的知县!手段多着呢!杀人不眨眼哪。”
不要以为古代人口死亡率高就代表着古代随便处死刑。古代的法律虽然断胳膊断腿起跳,但判死刑还是很谨慎的,需要皇帝亲自盖大印。
龙源浑身起鸡皮疙瘩。心想:该不会这个知县是想私吞公财吧?自己过来查账,会不会有来无回啊!我这些天怎么净干蠢事!高皋和艾蔼肯定知道巴县来了个魔头,我真是眼瞎。
为了防止死得不明不白,龙源想多了解一些:“刘大哥,那你们村,为什么就能只交本年的?”
刘双很自豪:“那当然是托我的福。宋知县第一年上任,就要人们交出三年的赋税。没有我们这些大头兵配合,他收个屁。别说三年,本年的,他都收不上来。”
原来身边这个兵痞是为虎作伥啊。真不能高估古人的道德素质。
“刘大哥厉害啊。”龙源违心地恭维这条名副其实的地头蛇。
“到了,就是这儿了。我让他们给你留个便门,兄弟你办完事情,直接给他们报姓名,他们带你出城找驿站。”
“便门?”龙源再次惊讶,这城门还有便门吗?
“总有些显贵半夜想出城,咱又不能拦,总不能让弟兄们一晚上来来回回吊城门啊。我们就在一个隐蔽处,凿了个方便的小门,锁都没有,推开就走。”刘双很得意,这个小门是在他手上凿的,他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创新,省了小弟们的力气,充分展现他的义气。
后面龙源很容易便见到宋知县。
路上听刘双对宋知县的描述,龙源还以为这是个官场老油条。没想到,宋知县是个年轻人。
见面通报姓名和来意后,他便热络地作了自我介绍,还亲自给龙源沏茶。他叫宋回,字仲贤,出身苴阳宋氏。这是他第一次上任地方官。
宋回的长相并不出众,五官都没什么特点,但组合在一起,却让人感到莫名的协调,很耐看。
如果单看外貌,还有彬彬有礼的表现,龙源真想象不出这是个破家知县。当然,自己也不能只听信刘双的一面之词,可是直觉告诉自己,宋回绝对不是表面这样办事中规中矩的人。
龙源看宋回并没有特别交代自己一年收三年赋税的原因,也就没敢追问。得到宋回第二天一定呈交账目,启程押粮的保证后,龙源便告辞了。
宋回还特意问了一下:“龙公子在城中可有住处?”
龙源回答:“有的,不劳宋大人费心了。”
虽然宋回态度友善,但龙源一想到路上刘双的话,就对宋回提不起好感,所以只是回答有住处,但没说住哪儿。
宋回看龙源对自己有意疏远,便也不作挽留。待龙源走后,又继续自己的布置。
后面,龙源牵着饭桶摸黑又出城。过了便门,龙源忍不住吐槽:
怪不得刘双说这个便门很隐蔽。它开在了士兵们的茅坑侧面……饭桶差一点踩进屎坑。话说,刘双口中的那些“显贵”不会嫌弃吗?
其实这穷乡僻壤,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显贵,无非是另一波地头蛇而已。他们的家资跟刘双差不了多少,哪里还会嫌弃刘双给他们开的便门。至于说县令、县丞和县尉,都是些外来的临时工,跟刘双这个本地人没什么好计较的。
龙源在一个士兵的指引下,来到了巴县的驿站。
“龙公子,这就是我们县的驿站,南亭。”
“嗯嗯。”
嗯?南亭?这不是刘双家所在的村子吗?怎么成驿站了?
“龙老弟啊!咱们又见面了啊!哈哈哈哈。”疑惑间,那个兵痞的声音就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