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公主从侍女口中听到消息:天后已决定将耶律芷月赐婚于杨玉珑,并在凯旋庆功宴上正式宣布。消息如同闷雷般在安平耳边炸响,震得她胸口发闷,呼吸也一时难以平复。
她站在窗前,望着渐渐昏暗的天色,眉心紧锁,手中执着的绢帕被攥得皱褶纵横。
她素来温婉沉静,极少流露情绪,可此刻却如被搅乱了一池春水,久久难以平静。
“为何会如此?”安平喃喃自语,语气中夹杂着几分愤懑与无奈。
侍女小心翼翼地递上一盏茶:“公主,夜凉了,还是用些热茶吧。”
安平却不接,目光依旧凝视窗外,仿佛在遥望某个人的身影。半晌,她抬手理了理鬓边微乱的发丝,沉声道:“准备轿辇,我要去见母后。”
侍女一愣:“现在天后正在批奏章,公主还是……”
“不必多言。”安平语气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长生殿内,烛火摇曳,武曌正伏案批阅奏章,眼神冷静而深邃,手中的朱笔在纸上划过凌厉的痕迹。门外内侍低声通报:“天后,安平公主求见。”
武曌微微蹙眉,语气淡然:“让她进来。”
安平缓步入殿,行至武曌面前恭敬地行礼:“母后,女儿冒昧前来,请您恕罪。”
武曌抬眼看了她一眼,眉头微挑:“已是夜深,你突然求见,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安平直起身子,语气虽依旧温婉,却带着几分难掩的急切:“女儿听闻北境公主被赐婚于杨将军,这件事……是母后安排的吗?”
武曌目光微动,将手中的朱笔搁下,语气依旧不动声色:“此事已有定论。芷月身为北境公主,留在长安是为了巩固两国盟约;而杨玉珑,既为朝廷忠臣,也正适合作为这桩联姻的对象。安平,你不必多问。”
安平垂下眼帘,咬着唇低声道:“可是……可是母后,您可曾问过玉珑表妹,她是否愿意?”
武曌眼中闪过一丝锋芒,语气微冷:“她是我大唐的将领,听命于朝廷是她的职责。安平,你何时如此关心起杨玉珑了?”
安平愣了一下,避开天后锐利的目光,低声道:“女儿只是担心,她是否会因此心有不甘。杨将军戎马多年,为国立下赫赫战功,若让她心生郁结,对朝廷未必是好事……”
武曌轻笑一声,神色中带着几分深意:“你倒是为她考虑得周全。可惜,她心中志向远大,不会因这些琐事生怨。倒是你,今日这番急切,不像平日的你。”
安平闻言一窒,半晌才低声说道:“母后,女儿只是希望,玉珑表妹能得到她真正想要的。”
武曌凝视着她,目光愈发深邃:“你这是为杨玉珑着想吗?还是因为你自己的私心?”
安平身形微颤,脸上闪过一抹慌乱:“母后,女儿从未想过要……”
“从未想过什么?”武曌冷笑一声,“你是不是觉得,本宫不知你对她的心思?安平,我知你与玉珑从小一起长大,但你身为皇家公主,岂能为一己私情乱了方寸!”
安平闻言,脸色骤然苍白,手指无力地垂在身侧,声音颤抖着道:“母后,女儿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只是……只是玉珑表妹她……她的终身大事并不该被卷入这些政治的漩涡中……”
武曌冷冷一笑,语气透着几分讥讽:“杨玉珑是我大唐的柱石,肩负朝廷重任,本宫自有定夺。倒是你,安平,若再有如此念头,本宫会亲自为你安排一门婚事,让你明白什么才是皇家子嗣的责任。”
安平心头一震,脸上的血色尽褪,连忙跪下:“母后,女儿知错,求您不要怪罪玉珑表妹……”
武曌垂眸,目光复杂地看着安平跪在地上的身影,长叹一声:“起来吧,本宫虽严厉,但也不是没有体恤之心。杨玉珑的事情,你不必再多言。本宫本也考虑将那芷月公主许给皇室子弟,但是此女不凡,其他武氏子弟只会被她反制。”
武曌再叹一声,“至于你这些情绪,藏在心里便罢。”
安平难以抑制情绪,掩面跪坐不起。
天后看着跪在地上的女儿,心下一软,说:“你若实在对此事有执念,母亲给你另觅几个俊俏女子……”
安平摇头,心中却如潮水般翻涌。她知道,自己的请求或许再也无法实现,可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愫,却更加难以释怀。
天后看着安平失魂落魄的背影,长叹一声,心中也隐隐作痛。
她知道自己做得无情,却不得不如此。
安平离开长生殿后,夜风拂面,安平看着漆黑的天幕,眼中一片茫然。她想起杨玉珑曾护她周全的模样,又想起母亲方才冷厉的话语,心底五味杂陈。
长生殿外,夜凉如水。
安平走出殿门时,夜风拂过她的脸庞,凉意如刀,割得她心口生疼。
她抬头看向夜空,眼前浮现出杨玉珑一身戎装、策马奔腾的英姿。她的唇角微微扬起一抹苦笑,自嘲地喃喃道:“玉珑表妹,或许你不在意这些,可是……我终究还是替你不甘。”
她握紧了双手,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丝毫不觉得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