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底糖浆备好了,柠檬茶最重要的部分也就准备好了。
不过在正式摆摊之前,还有容器、水源、招牌等一些杂七杂八的需要置备。沈宣正好可以趁着摆摊车还没做好的间隙安排好。
锦鲤街作为商业街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甚至比大晋建朝的历史还要悠久。
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体系,周边居住的百姓早就有出租井水的历史。
街上许多商铺没有地方打井,就找人在附近租一个,一天按照十文钱计算,一个月三百文左右。
这点小钱对做生意的铺子不算什么,但周边拥有水井的百姓却可以靠着这个吃饭。一个月光租井就能有三四两银子的收入。
还有脑子灵活的,还在家里开了热水坊,帮忙烧制热水,按缸出售。
一缸热水三十文钱,又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沈宣在锦鲤街写表文那几日,与人聊天之中,就已经摸清了这些门路。现在过去,也不过是找一家合适的人家订下。
只是他过去看了几家以后,才发现有些位置好的人家早就和街上的旺铺签订了长期协议,虽然也愿意给沈宣供水,但自是要紧着那些大客户优先。
挑挑选选过后,就只有一家草花巷子附近的人家比较合适。
草花巷子虽然离归云楼远了些,但离乐州书院却比较近。
沈宣中午在那里站了一会儿,就看到不少乐州书院的学生经过。感觉摊子摆在这里生意应该也还可以。
这家人家是个姓葛的寡妇当家,家里除了她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和哥儿,人口简单,也接不了太多的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铺子不太愿意和她们打交道。
但沈宣不过摆个小摊,用水需求也算不上大,这些对他来说自然不是问题。
他见那葛寡妇家里院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家中虽然不甚富裕,但几口人穿衣打扮都还干净整齐。便与她订下了协议,约定每日找她租用水井,又外加买两缸开水。
不过现在天气热,沈宣要求开水要提前晾好,这就需要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烧水。
那葛寡妇家中就靠着这口子吃饭,沈宣一天就能给她七十文钱,早起两个时辰又算什么?
葛寡妇一口就答应了,还十分客气的问道:“小兄弟,你这里要是有碗盘需要清洗的,也可以找我们来做。”
“我可不是小兄弟,我是个哥儿。”沈宣有些无奈的笑道:“有需要的话我会找你们的。”
他还没想好到底用什么容器呢……
那葛寡妇一听他是个哥儿,倒是吃了一惊。
见他一个哥儿独自在外摆摊,便觉得他实在聪明能干,怕是和自己一样,家中也有什么难处。
以己推人,葛寡妇对沈宣也有了一丝惺惺相惜之感,与他说起话来更亲密了几分。
听说了沈宣还要找装茶水的容器后便道:“这街上有不少摊位,用的碗盘也不是自己买的,而是租的。每日租好就还给店家,比自己搬来搬去方便不少。”
“碗盘也可以租?”沈宣倒是第一次听说,觉得有些惊讶。
“那可不,街角燕子巷转过去二百米远,就有一家专门租售各色容器的铺子,许多摊位都在那里租碗盘。”葛寡妇说道。
这属于锦鲤街上的老人才知道的事情,若不是沈宣与她交流,怕是也不得而知。
沈宣谢过了葛寡妇,就去了她说的那家铺子。
那铺子的门脸占地不大,瞧着只有一间破旧的小门,进去以后却是豁然开朗,院子里满满当当摆着各色碗盘。
果然,没一会儿,沈宣就看到有熟悉的身影从他家铺子里用拖车搬了一堆碗盘离开。
那掌柜的见了沈宣,便上前问道:“这位客倌,你可是想要什么容器?容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我想要大点的杯子,喝茶水用的。”沈宣说道。
“大号茶水杯子都在这里。”那掌柜听了把沈宣引到一处后,指着地上一摞摞的杯子说道:“这里都是,客倌你慢慢挑选,看看是租是买?”
沈宣一看,地上果然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大茶杯。有彩瓷的,有青花瓷的,有青釉的,有陶土的,甚至还有木头与竹子的。
沈宣一一问过,便发现那些精致漂亮的瓷器杯子价格贵的吓人,有不少一两银子一个,买下来实在是不合算。出租的话就只要一日两文一个,也难怪周边许多铺子都会来这里出租。
比起那些瓷杯来,陶杯和木杯就要便宜不少,租起来也只要一日一文,就更划算了。
不过最便宜的,还当属竹子做的杯子,是用粗毛竹的竹节直接劈开制成,十分的原生态,十文钱可以买八个。
沈宣仔细对比了一番之后,决定索性直接买杯竹杯用。
主要是出租的杯子他还要自己去洗,就算是交给葛寡妇家帮忙清洗也是一笔费用,这费用就与买竹杯差不多打平了。
再加上这竹杯虽然原生态,但是一人一杯可以带走,更加干净卫生。
行人在他这里买了茶水,手上拿着竹杯在街上行走,也算是给他打了个活广告。
沈宣与那掌柜的交谈一番后,便订下了协议,以后每日来领二百个竹杯。
他原定的就是每天只卖两百杯茶,卖完作罢。一天二百五十文的容器成本也算可以接受。
敲定完了这些以后,茶水摊子需要的东西就基本已经全部搞定了。
沈宣想了想,又回到了锦鲤街上。
过了一会儿,他骑着骡子回家了,骡子上还驮着一卷帆布和一些颜料,这些东西是他用来给摊位做招牌的。
他准备摆摊的地方离书院很近,往来的学子们都是识字的。做一个有字的招牌,也会更加的吸引人。
沈宣经历过了现代世界的熏陶,可不信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鬼话。
现代世界的营销商战是十分激烈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要想迅速在锦鲤街一众摊子中脱颖而出,还得使用一些营销手段。
一回到家里,沈宣就把那卷帆布铺在桌上,磨好墨汁和颜料,仔细思索给自己的茶水取个什么名字才好。
现代那些什么鸭屎香柠檬茶这种名字他可不敢乱取,就怕别人真的以为茶水里有鸭屎。
况且这茶的方子目前还是保密的,他不太想直接暴露这茶水里的原料。
想了一会儿,沈宣觉得既然茶水里需要放柑橘片,那名字里也可以带上柑橘相关。另外沈宣在糖浆里特地使用了昂贵的蜂蜜,虽然分量不多,但自是也要写上。
于是便粗略定下了蜂蜜橘子茶这个名字,先写在了一旁的草纸上。
沈宣冥思苦想给茶水起名的时候,薛凤麟正在一旁看着。
沈宣握着毛笔皱眉全神贯注的样子,落在他眼中倒是一道美景。
作为一个哥儿,沈宣的字写得还算不错。虽说少了两分力道,但灵秀工整却是有的,比京中许多闺秀要好。
再加上他写字的时候一脚站着,另一脚则不太安分的弯曲着,膝盖跪在凳子上。
弯腰落笔的时候,腰杆子挺的笔直,屁股反而被衬的更加圆翘了……
沈宣一抬头,便看见薛凤麟只一个劲的看着自己也不说话。
不知为何,他直觉的感觉到薛凤麟的目光有些灼热。被他的眼神扫过以后,就有些不自在的脸热。
便急忙岔开他的视线开口说道:“林叶你也别光在那里看着,还不过来帮我一起想想?”
薛凤麟闻言,才从座位上起身,步履缓慢的来到了沈宣身边。
“你看看我起的这个名字如何?”沈宣指了指蜂蜜橘子茶几个字向薛凤麟问道。
薛凤麟这才看向那几个字,又仔细思索了一下才道:“名字倒是通俗易懂,只是你既是在书院附近摆摊,倒不如取个书生们喜欢的谐音。”
“什么谐音?”沈宣好奇的问道。
话音刚落,便感到薛凤麟忽然从身后抓住了自己握笔的手。直接包裹住他的整个手掌,沾了沾墨汁以后,带着他的手在草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下了蜂蜜吉士茶几个大字。
此时两人本就靠的很近,薛凤麟这一个动作,就仿佛从沈宣身后将他整个人给搂住了,叫他心里吓了一跳。
沈宣一时怔住,身上与薛凤麟贴到的地方又热又烫,也不知该做什么反应才好。
只感到薛凤麟的吐息似乎就落在自己耳边,身上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叫他握笔的手有些发软。
待他反应过来,薛凤麟字都写完了,之后又放开他的右手后退了一步,一脸理所当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说道:“吉士是中了进士以后的官职,与橘子在乐州方言里读音相近。用吉士二字代替橘子,对书生们来说颇为吉利,或许效果不错。”
大晋朝的文人墨客们很讲究一个吉利的好彩头,最爱的就是各种读音梗。
京中就有很多酒楼里的菜谱全都是各种吉利的名字,若是无人介绍甚至都不知道吃得到底是些什么。
薛凤麟见识得多了,又听沈宣说摊子要摆在书院附近,自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用吉士替换橘子的点子。
沈宣闻言眼神一亮,一下子便忘掉了方才写字时的尴尬,立刻点头称赞:“这名字的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