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宣原本也只是随便让林叶帮着自己想想,没想到对方的点子竟然这么好!
回头再看林叶在纸上写下的那几个字,便发觉对方的字写的苍劲有力,且自成一套字体,比自己写的要好多了。
“林叶,你字写的真好啊。”沈宣忍不住赞叹道:“原本我还准备自己写招牌的,现在看到你的字,倒是自残形愧,这招牌我想请你帮我写。”
他不知道薛凤麟的字在京中也是出了名的好,连晋武帝都夸奖过。
那时候坊间就有富商为了巴结侯府,甚至愿意出千百两黄金请薛凤麟给自己的店铺提匾,被他给拒绝了。
薛凤麟看了看沈宣,又看了看桌上铺着的那块帆布,点了点头。
那个时候他嫌弃商人铜臭味儿重,打心底里瞧不起,不愿意给人家提匾,可今天沈宣让他免费写招牌,他心里倒是挺乐意的。
薛凤麟又想到,若是回去以后,再遇到之前那样的事情,他还会拒绝么?
如若自己不是世子的身份,谁又愿意花那么多钱请他写个牌匾?
有道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薛凤麟刚落难到了云水村时,没了世子身份的光环,连普通的村民都无人愿意救助他,也只有沈宣这个傻的,冒着被脱裤打板子的风险把自己带回去了。
若是日后再有富商愿意花百两黄金找他提匾,他自是也不必那么清高,只管看看那商人的品行。只要品行端正,那收了银两提字便是。
无论此人什么身份,只要有得用之处,那便可交。
这一趟他在云水村落难,与沈宣相处了这些日子过来,见识过了最底层的百姓的生活百态,到底是有什么被改变了。
见薛凤麟同意了,沈宣倒是颇为兴奋,立刻就开始设计起招牌的样式。
他那辆摆摊车两边可以插入竹杆,顶上还能拉个雨棚。招牌的位置他准备放在右侧的竹杆上面,竖着悬挂起来。
蜂蜜吉士茶几个字肯定是要竖着写下来的,但光是只有几个大字,招牌就只能给识字的学子们看了,对其他不识字的客人不太友好。
于是沈宣便决定以字画结合的方式来设计这个招牌。
他先让薛凤麟在纸上写下蜂蜜吉士茶几个大字,接着就调了颜料,提笔在蜂蜜两个字附近以卡通的形式画了一只小蜜蜂和一贯罐蜂蜜,在吉士两个字旁边又画了一只剥开的橘子,茶字下面的空白处则画了一杯装着茶水的大茶杯。
薛凤麟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用这样的方式来写招牌,不禁有些惊讶。
沈宣画的画虽然不怎么精致,但却十分生动形象,让人一看就懂。他脑子里这些奇思妙想也不知是从哪儿来的,总是源源不绝,又让人感到新奇。
对沈宣越是了解,薛凤麟就越是觉得他像个百宝箱似的,身上总是有一些让人惊喜的可贵之处。
若说他一开始对沈宣的感觉只是感激与怜悯,后面又带上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欲望。那现在他对沈宣便又多了一丝敬重和欣赏。
这种敬重与欣赏曾经出现在薛凤麟面对恩师或是知交好友的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对一个哥儿产生这样的感觉。
那是一种超脱于性别,对沈宣本真品质的赞赏。与之前那种觉得他可怜可爱,所以想要照顾他一生的感觉又有不同。
到了约好的那日,沈宣去了一趟刘木匠的铺子,把做好的摆摊车拿走。
刘木匠到底是几十年的老木匠,那摆摊车做的果然与沈宣图纸上的一般无二。连一些沈宣没想到的细节,也被他主动完善了。
沈宣将那摆摊车套下面的脚架升起,便稳稳的支了个摊子起来,摊子上的台面是竹子编的,又轻便又方便清洗,展开还挺大的。下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正好方便存放一些物品。
他收起脚架,又把车子套在青花骡子上走动了一圈。整辆摆摊车分量不重,骡子拉着也十分方便。
沈宣心里对这摆摊车格外满意,便按照约定又掏出了二两银子,准备付尾款。
没想到刘木匠却摇了摇手道:“银子先不必忙着给,我倒是有件事想求你。”
“这摆摊车的设计很不错,你能不能卖给我?这图纸我按照市价给你算二十两银子,你要是同意,之前制作的三两银子也可以免了。”
其实大晋朝是没有什么版权保护这种东西的。沈宣这车给刘木匠做了,他已经把样式记在了脑子里,回头再悄悄做出来卖给别人也是正常的。
刘木匠提出二十两银子买下沈宣这摆摊车的设计,一是因为他为人比较正派,二是本身对沈宣的印象也比较好。
沈宣闻言心中一喜,当然点头同意了。左右这车做出来了就会被人看到,就算是刘木匠不做,也会有其他人照着他学。
再说这摆摊车也不涉及什么秘方问题,不过是个方便大家的工具,普及开来倒也挺好的。
收了刘木匠的二十一两银子后,沈宣准备驾车离开了。
刚刚跨上骡子背,身后刘哥儿却是追了出来,手上还抱着一只竹凳。
“沈哥儿等等,这凳子送给你用。”刘哥儿说着把那只竹凳放进了摆摊车下面。
“这是?”沈宣与刘哥儿不熟,也不知他为何突然送凳子给自己,倒是有些疑惑。
便见刘哥儿对着他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也是我给你的谢礼。”
“多亏了你上次与我爹那一番谈话,解了他的心结。这几日不再忙着找人入赘了,也开始让我跟着他学木匠的手艺了。”
原来如此!沈宣心中一喜,替刘哥儿感到高兴。
没想到自己随意的一番言论,竟然帮到了面前这个哥儿。
“沈哥儿你日常在哪里摆摊?若是得空,我也好给你捧捧场。”刘哥儿问道。
“就在锦鲤街靠近草花巷处。”沈宣说道:“不过我明日才开始摆摊,天气不好应当也不会去。下次你若去了,我请你喝茶,不收你的钱。”
“那怎么好,一码归一码的。”刘哥儿连忙说道。与沈宣又寒暄了几句以后,就目送他驾车离开。
沈宣驾着摆摊车去了葛寡妇家里,与她相商明日用水的事情。
付过了订金以后,又去把明日要用的竹杯都买好了,全都提前搬到了葛寡妇家的院子里。
待一切安排好后,沈宣才驾车离开,一个时辰之后,便回到了云水村村口。
“咦?那不是沈宣么?他骡子后面好像拉着一辆什么车?”
“第一次瞧见这样的车,看着像个摊位,就是他说的摆摊车吧?”
“竟然真让他做出来了?这下杨木匠可脸丢大了。”
“是啊,之前听杨木匠说压根就做不出什么摆摊车,还以为真的呢。原来是他水平不行,不然怎么沈宣找城里的木匠就做出来了呢?”
……
村民们一见沈宣做出了摆摊车,一时间也是议论纷纷。
有的好奇的上前围观,还有人打听他是找什么人做的。
因为沈宣与杨木匠之前的摩擦闹得人尽皆知,许多村民这次便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杨木匠技术不行。
原本有几家准备找他打定亲家具的村民们也打了退堂鼓,准备换到邻村的木匠那里去了。
杨木匠自知理亏,心中懊恼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嘴硬的说就算是做成了摆摊车,沈宣一个哥儿,生意也做不下去,不过几日就要灰头土脸的收摊。
除了杨木匠以外,王家人也是心里颇为不服。
特别是王小莲,只要在外面一听到有人议论沈宣的摊子,就要酸溜溜的说:“反正早晚都是要关门的,花钱做那么些东西,又赚不到钱,不是亏的更多?沈宣男人手上那点家底怕是都要被他折腾光了!”
沈宣提前一天就把摆摊需要的东西都收进了摆摊车里。
第二天一早,他天刚亮就起了床,吃了早饭就驾车去了锦鲤街。
一路到了葛寡妇家门口,沈宣找了个地方靠边把摆摊车支好。又把骡子牵到了葛寡妇家的后院。
现在时辰已经快到辰时了,葛寡妇也早就提前把他需要的开水给烧好了。
院子里两只大缸上面盖着一层纱布,里面正是已经晾凉了的开水。沈宣见了,舀了那开水喝了一口,确认了没有问题以后,便拿了一只大桶装满了凉开水,再拿到摆摊车里来用。
凉开水准备好后,沈宣才去井边将昨天放在院子里的竹杯都清洗了一遍,又把备用的甜柑橘都洗净了。
出来做餐饮生意,东西自是要干干净净。万一让人吃坏了肚子,生意还怎么做得下去?
沈宣把所有竹杯都清洗干净了,才一批批的拿出去摆好。
确认茶水材料都准备好了,接着又把摆摊车两侧的竹杆撑了起来,拉开顶棚,又挂上了提前画好的招牌。
第一日摆摊,他还没定好这茶水到底是什么价格。
只是按照成本,又结合周边的茶水价格,粗略估了一个十文钱的价格。
锦鲤街上的物价都贵,肉包子都十文一个,旁边的酸梅汤也要五文。
他这茶水用料货真价实,可比酸梅汤要好得多。再加上赠送一只竹杯的成本,价格自是要比它高一些。十文一杯,应当也不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