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都顺利的背下来了,大妞就开始出题让弟弟妹妹们用木棍练习十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大一点的孩子学得快,可以算20以内的加减法了,但阿旺三妞他们还做不到。
他们练习的很认真,就连最小的小羊羊也没有分神东张西望,因为他们都期待着自己能学好之后能去铺子里帮忙呢!
奶奶说了,等他们的小吃铺开起来之后,他们都可以去铺子里帮忙收钱找钱,招呼客人。
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几文钱的小家伙们想到以后每天能从自己手里能摸到那么多钱,过过手瘾和眼瘾也不错呀。虽然不属于自己,但也很开心,也更努力了。
今天他们上山打猪草的时候,奶奶也准备出门了,说要去县里看铺子,想到他们家马上就要开吃食铺子了,大家都异常的兴奋,当然临走之前,奶奶还叮嘱他们说好好学习,谁要懈怠了,属于他的那份吃食,就给那个学的最好的人,想到出门前奶奶分给他们的那块好吃的不得了的点心,大家是一点都不敢偷懒的。
七个人正练习的专注,突然大妞站了起来,用脚掌抹去了地上的痕迹。
“有人来了,赶紧把这些擦掉。”她一直留意着四周的动静,听到远处有说话的声音。
六个人听话的用脚掌抹去了痕迹。奶奶说了,做人要低调,在事情没有做成之前一切都要谨慎,小心为好!
“好了,我们回家吧!”休息够了,身上也没什么汗了,那就回家吧,大妞帮着把装猪草柴禾的小竹篓背到弟弟妹妹的身上。
刚走几步,前方不远处就出现了几个身影。“大妞,你们要回了,干嘛回去那么早,留下来一块玩会呗。"是他们平日一块打猪草玩要的小姐妹!
跟你们有什么可玩的,不如早点回家看娘和二婶/伯母做了什么好吃的,这是陈家七个娃同时的心语。
即便没有好吃的,他们早点回去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关上门学习奶奶教给他们的新知识,早点学会就能早一日帮家里做生意,不比在这和你们瞎玩瞎闹强。
比起玩耍,她更愿意听奶奶教导他们一些人生道理和生活经验,这是大妞的心声。
“不玩儿了,家里的猪要吃食,可不能饿着了,要不然爹娘该训人了。”大妞冲他们摆摆手,快速的带着弟弟妹妹下山而去。
很快,他们就到了家,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好香的味道。
闻到这股香味,本来还觉得有点累的小家伙们顿时就觉得身上有劲了。大家伙们连背篓都来不及放下,齐奔至灶房,“娘,又做啥好吃的了?”
看他们一副垂涎三尺的模样,赵氏和李氏忍不住笑了道,“这几天天天吃好吃的,怎么还这么馋?先去把背篓放下,然后洗脸洗手过来吃美食。”今天他们做的是葱香薄脆饼,特点是酥脆香软,他们刚才尝了几个,的确是好吃。
“知道了娘!”小家伙们齐应了声就把身上背篓卸在院子里,转身去洗脸洗手。天好时他们都会在院子里晒几盆水,在出了汗之后用温水洗脸,不会打激灵。
“弟妹,你先把豆腐汤给端到堂屋去,我来拿碗筷。”盛出最后一个饼,赵氏吩咐着李氏。以前都是在院子里吃,但婆婆嫌晒,就让大家在有太阳的时候全到堂屋里去吃,三个桌子挤挤还是能挤下的。
“好!”李氏应了声,端起陶盆向外走。
赵氏看着陶盆里热腾腾的饼子,想想小家伙们的饭量,这么好吃的饼子,一个人最起码能造个二三个吧,再加上她们两个大人,估计这一大盆饼子还不够他们这一拨人吃的,现在当家的和二叔还没回来,要不然等会给他们打个疙瘩汤?反正他们吃什么都一样,只要能吃饱,好吃还是不好吃还真不在意。看着这大半盆的饼子,赵氏在心里感慨了一下,要想把葱香饼子做的既好看又好吃,那过程可真是麻烦呀!但想到能靠这个给家里挣到钱,让他们家的生活能宽裕些,让孩子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赵氏就觉得麻烦就麻烦吧,咱不怕麻烦!
赵氏觉得自己现在有点矫情了,以前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也找不到好的活计可干,现在有现成的好活计了,她还嫌麻烦,可不就是矫情!
赵氏觉得现在的婆婆真好,通情达理也不怎么管事,还教他们学本事,她敢说他们村谁家都没有他们家的婆婆好。
当然刚开始时,她和当家的对婆婆说的话还是半信半疑,几天下来,看到家里的变化,以及婆婆露出的这一手本事,他们就信了,毕竟这些做饭的手法没有公爹教婆婆,她能会?而且婆婆还教给他们和孩子们学的这些算数啊,大字啊也是平常人学不来的,没公公教她怎么可能会呢?嫁进了陈家十几年,她可从来没见过小叔子教过婆婆识字。
这几天她学会了怎么给汤汁类的食物勾芡,让这类的食物看起更香浓美味,还有那个什么水煎包?没想到真是用水煎出来的。只是加了少许面粉的水,蒸好后会变成一层薄薄的脆皮,太好吃了。更别说还教了她们其它面食的做法呢!
这才几天婆婆就显露出这么多本事,想想以后他们家肯定差不了,所以心里对于妯娌把做豆腐的活儿给抢走的事儿也不那么介怀了。只要那个有本事的公爹一直在,他们家的造化肯定小不了,何必斤斤计较这点小事,听婆婆的话,学婆婆教的本事,才是正事。她也看出来了,婆婆这几天的变化非常大,什么事不再亲力亲为,愿意把一些事情分给她们俩做,并且让她们俩自己做主。这可是嫁进陈家十几年,从来没有过的事,所以她相信将来有机会,她也能让婆婆给自己娘家招揽一份好活计。
往铁锅里加上大半锅的水,又往灶眼里边添了几根柴禾,等水烧开的空档她开始和软她。
“怎么又要烧水啊?大嫂?”从堂屋里转回的李氏有些诧异的问道。
“这饼子你看着多,可不一定够那帮小崽子吃的。”都是长身体的年纪,在吃食上可能造了,以前有婆婆控制,只给了定量,吃不饱只能饿着。现在婆婆也不怎么控制了,尽量让他们吃饱。“估计等我孩子爹和和你孩子爹回来,啥也剩不下了,这不先给他们下点疙瘩汤。”
“也是啊。”李氏笑了笑。“那半盆菜够吗?”她指了指旁边已经洗好的青菜。
“够了。”赵氏看到灶上的装饼的陶盆,想了想,从碗柜里拿出一个盘子,又从盆里拿出四块饼,“这是咱俩的,其他的端到堂屋让孩子们自己分吧。”赵氏知道自己是个不会教孩子的人,所以她听了婆婆话,有什么事情让孩子自己解决,大人尽量别插手,别看孩子小,他们也有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劲儿,试着让他们自己去承担和解决问题,这会让他们成长之路更顺畅。
“行,那我端过去,然后去喊孩子爹们回来吃饭。”有好吃的在那勾着,孩子们估计也没心思跑地里去喊他们爹回来了,那就她去吧,反正她现在也不饿,刚才和大嫂一起把煎的不好的,煎糊的饼子都给吃了。
“喊什么喊,娘不是说了吗?不用喊,饿了自己就回来了。”赵氏笑着瞪了妯娌一眼,“我觉得娘说的那句话特有道理一一吃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饿了都不知道回来吃饭,可不就是脑子有问题,“你把饼子端过去吧,顺便给我盛碗豆腐汤回来,我就在灶屋吃了,顺便把青菜疙瘩汤给做了,免得兄弟俩回来了没现成吃的。”赵氏是个知道心疼夫婿的人,她想在孩子爹回来之前把疙瘩汤做好,不想让他们饿着肚子等。
想到这几天孩子们因为吃的饱又能吃好,气色明显变好的小脸,赵氏心里异常满足,这还没开铺子呢,他们的生活就好过起来,要是真开了铺子,就能天天吃这么好吧?希望婆婆这趟去县城看铺子能顺利些,赵氏在心里祈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