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繁体版 简体版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 魔尊大人落魄之后 > 第11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11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霍问才学过人,虽自古以来便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若硬是要在此次科考前三甲分个高低,他的才学绝对在张华业和澜庭蕴二人之上。

张华业,出身于名门张家,张家世代为官,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子集,文章辞藻华丽,颇受师长赞誉。

而在此次科考中,他的见解虽深刻,却少了几分灵动与创新,显得有些中规中矩。

澜庭蕴,虽出身书香门第,诗词功底深厚,行文如流水般顺畅,但其观点在深度和广度上,相较于霍问,仍略显不足。

相比二人霍问的文章要更开放和创新,他引经据典,却又不拘泥于先人之见,能结合当下时事,提出独到的治国方略和民生之策。

霍问行文虽不如张、澜二人流畅造词也不及二人但胜在情感细腻逻辑严密,更关注细微末节处,其文章要更开放和创新,他引经据典,却又不拘泥于先人之见,能结合当下时事,提出独到的治国方略和民生之策。连主考官读罢不禁拍案叫绝。

才十三岁,有此等才学的霍问才十三岁!当真是少年英才!

殿试皇帝只钦点他为探花,自有帝王的考量。

张华业能力拔头筹,荣膺状元之尊位,自有多方缘由。

张华业出身于名门张家,张家世代为官,且出的都是有作为的好官。

其祖父张正清,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在徽州任时,治理水患,修筑堤坝,让饱受洪灾之苦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父亲张为民,刚正不阿,公正执法,自请往黔西南就职,为当地肃清了多年的匪患,保一方平安。

张华业博闻强识,才思如泉涌,其文章淋漓尽致地彰显出南方文化的灵秀婉约与细腻入微。

或许是因稍长霍问和澜庭蕴几岁,他在殿试上面对天子之威毫不慌乱,有理有据应对自如,他为状元也足以服众。

澜庭蕴则斩获榜眼之殊荣。

他的父亲澜臣关乃是当朝权倾朝野的右丞,叔父澜臣书时任户部尚书,位高权重,声名显赫。

澜家祖上也英才辈出。

其曾祖澜敬之在朝为官时,力主改革弊政,推动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举措,使得百姓负担减轻,经济得以复苏。

其伯父澜臣远,任地方官期间,重视教育,兴办学堂,培养了众多人才。

他在学问上的高深造诣,既得益于家族的熏陶濡染,亦源自身实力和底气。

其文风大气恢宏,豪迈奔放,充分展现出北方文化的雄浑豪迈与壮阔磅礴。

无论是从政治上考量,朝堂之上的权力纷争与利益纠葛,各方势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影响了科考结果;还是从地域上评估,南北地域因素亦不可忽视,南方与北方在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评判标准上难免会存在偏向。

霍问作为出身寒门的南方学子,难以完全契合某些潜在的地域偏好;就是从出身来说,张华业和澜庭蕴皆出自名门望族,家族多年在朝堂的势力让也天子不得不对此有所偏颇。

只可惜霍问出身寒微,家庭对他可以说是毫无助力。

科考除了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也为平衡各方势力,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为一国之君,帝王得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不同阶层和地域,以避免过度倾斜导致的社会矛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霍问的最终名次。

霍问虽仅被钦点为探花,但其才华与潜力不可小觑,未来仍有望在仕途上一展宏图。

揭榜那日,霍问策马长街而过,少年意气风发,他身姿挺拔,宛如青松傲立,一袭青衫在风中猎猎作响。

俊朗的面容上,洋溢着自信与喜悦,明眸皓齿,那不经意间地惊鸿一瞥不知让多少姑娘羞红了脸。

他才一十三岁,前途无量。

骏马好似知晓主人的欢喜,四蹄生风,跑得欢快。

街道两旁热闹非凡,人人都想一睹新进士们的风姿。

就在这时,一群人如潮水般突然涌了出来,将霍问的马团团围住。

“霍公子、霍公子!”那声音从四面八方来仿佛怕他听不到似的。

霍问看着周围乌压压的一片人,眼底露出些许茫然。

只见为首的是一位大腹便便的老爷,脸上堆满了笑,那笑容把眼睛都挤成了一条缝,扯着嗓子喊道:“霍公子啊,我家闺女芳儿,那可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貌若天仙呐,只要公子点头,万贯家财都是您的!”

霍问觉着自己莫不是耳花了,自己与这些人素不相识,这是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旁边一位瘦高个的老爷不甘示弱,抢着说:“霍公子,别听他的,我家小女温柔贤淑,知书达理,保准把您伺候得舒舒服服,到时候,我这宅子、铺子,都给您当陪嫁!”

这时候,一位满脸通红的胖老爷急得直跺脚,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高声喊着:“霍公子,我家那丫头,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菜,我这还有几箱祖传的珍宝,全给您呐!”

霍问年纪尚小哪里见过这场面,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惊得目瞪口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那骏马也被这吵吵嚷嚷的人群吓得直打响鼻,蹄子在地上来回跺着。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霍探花这是要被榜下捉婿了啊!”

大家哄堂大笑。

霍问好不容易缓过神来,斟酌着开口:“多谢各位大人抬爱,霍某尚还弱冠,此时考虑婚姻大事为时尚早,恐怕是要辜负各位大人的好意了。”

他们之中不乏富甲一方或在朝为官的人,此番意在拉拢霍问。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底下,自是不会轻易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那位大腹便便的商人老爷赶忙说道:“霍公子,莫要如此早下定论,我家虽为商贾世家,但家中产业庞大,只要您愿意,未来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瘦高个的官员老爷也急忙接话:“霍公子,我在朝中也算有些人脉,若您成为我的女婿,仕途必定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啊。”

那满脸通红的胖老爷更是急得直冒汗:“霍公子,我家闺女那是真心倾慕您,您就再考虑考虑。”

霍问眉头微皱,心中暗暗思量:这些人各有所图,自己的志向又岂在这一时的利益与拉拢。

但又不好直接得罪,他只得再次抱拳说道:“各位大人,霍某深知诸位的好意,只是婚姻并非交易,还望各位大人理解。霍某定当努力奋进,不负诸位厚望。”

说罢,霍问一甩缰绳,准备策马离开。

可这些人哪肯轻易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又纷纷围上前去,七嘴八舌地劝说着。

场面愈发混乱,霍问被围在中间,进退不得,额头上也渐渐冒出了汗珠。

正在这僵持不下之时,忽然传来一声高呼:“圣旨到!”众人一惊,赶忙让出一条道来。

霍问不敢担待,侧马而下,跪拜接旨。

“和县霍问接旨!”

那传旨太监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科探花霍问,才华出众,品德优良,朕闻其名,特召入宫面圣,钦此!”

众人皆惊,那些想要看热闹的人也只得暂且收敛心思。

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

霍问心中亦是忐忑:这是他第一次被天子召见。

他谢恩后便起身随传旨太监入宫去了。

“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霍问依礼恭敬地拜见崇明皇帝,不敢稍逾越。

崇明皇帝见他一表人才,心中甚喜,与他交谈一番后,对他的才学和见识更是赞赏有加。

“殿试那日朕便觉着霍卿学识颇丰,不过弱冠之年便由此成就,当真是少年英才。朕观你答题,论点清晰,见解独到,实乃国之栋梁。今日召爱卿前来,便是想听听你对于当下朝政局势,有何看法?”

第一次召见就问他对朝政的看法?

皇帝此举意欲何为?

莫不是在敲打他?

虽心有疑虑霍问依旧面不改色恭敬地向前一步,施礼道:“陛下,臣以为当下之重,乃兴农桑以固国本,励精图治以安民心。如今,部分地区农耕之法尚旧,若能推广新技,必能增其产量,充实仓廪。再者,商业之发展亦不可忽视,合理调控税收,可促其繁荣,充盈国库。”

崇明皇帝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嗯,那于吏治方面,霍卿又有何见解?”

霍问明了,帝王果真是在试探他,略作沉思,而后道:“陛下,吏治之清浊关乎朝廷之根基。当严选官员,重其德才,且加强监察,使为官者不敢贪、不能贪。对于清正廉洁、政绩卓著者,当予以嘉奖;对贪赃枉法、庸碌无为者,必严惩不贷。”

皇帝龙颜大悦:“霍卿所言甚合朕意。那对于边疆防务,爱卿可有良策?”

霍问神色凝重,郑重道:“陛下,边疆之安稳至关重要。需增派精兵强将,加强操练,巩固城防。同时,可与周边部落修好,以和为贵。但亦要时刻防备,以防外寇来犯。”

皇帝站起身来,语气颇有几分赞赏之意:“很好。”

“很好”按理来说应是赞许的意思,霍问却从中听不出君王的喜怒,他也明白多说多错的道理可又不能闭口不谈。

霍问连忙跪地谢恩:“陛下谬赞,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陛下厚望。”

皇帝未让霍问起身而是踱步走到他面前,似是在打量着他。

感受到帝王打量的目光,霍问一下就紧绷了起来。

他不知帝王这是何用意也猜不透帝王的心思,能做的只有恭恭敬敬地跪着,不敢抬头窥视。

“霍卿似乎与澜卿私交颇深……”君王的声音不咸不淡的听不出情绪。

霍问心头一紧,额上瞬间冒出冷汗,他不敢欺瞒如实相告:“陛下,臣与澜庭蕴同榜入仕,琼林宴上臣与澜庭蕴一见如故,臣背井离乡,澜府前些日子收留了臣一段时间。”

此刻,宫殿内安静得仿佛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霍问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愈发急促的心跳声。

皇帝沉默片刻,继续说道:“是朕顾虑不周,爱卿既已入朕朝堂,必然不会亏待了爱卿。宣榜的人已于昨日出发,朕已让胡禄全安排了下去,爱卿无需顾虑太多,爱卿起身吧。”

“臣多谢陛下圣恩。”霍问起身,仍低垂着头,心中却是五味杂陈。皇帝的心思难以捉摸,这番话看似是对他的安抚与信任,可又似乎隐藏着更深的考量。

皇帝重新坐回龙椅,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却未曾从霍问身上移开,缓缓说道:“朕对爱卿寄予厚望,望爱卿日后能为朕分忧,为这江山社稷谋福祉。”

霍问赶忙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皇帝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甚好。霍卿呐,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你初来乍到,还需谨言慎行,莫要被人利用了去。”

皇帝此言,是为敲打或是别有用意?

霍问心中一凛,深知这是皇帝的告诫:“臣明白,定当小心行事。”

“退下吧,好好准备,莫要辜负了朕的一番心意。”皇帝挥了挥手。

霍问再次行礼告退,退出宫殿的那一刻,他长舒了一口气。

望着天空,他深知往后的路布满荆棘,但既已踏上这仕途,便只能勇往直前,不负皇恩。

胡禄全公公已经为他备好车马和随侍,他恭敬地谢过胡禄全表达了对陛下的感恩之情,便踏上了归乡之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