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我强调,我介意的不是吃醋,而是这个吃法太浪费时间了。
他一边吃雪糕一边打呵欠,听我辩论陈词一样说完。
“行,不吃了。”他说。
“不要闹脾气。”我说。
“我的错我改不行吗?”
“不要闹脾气。”
他用了三倍的辩论陈词才让我相信他只是疏忽了,真没闹脾气,承认“乱吃醋是挺没意思的”。而后言必行行必果,果然把吃醋改了九成。我建议招福也找他男友谈谈。
“我师父把你的朋友圈检阅了一遍,整顿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威胁到他才不吃醋吧。”招福说。
我想了想,好像是的。
“他高中不会也这么干吧?”招福说。
我想了想,的确是的。
“不要跟我秀恩爱吧。”招福苦恼道。
苦恼的不只招福,假期回家参加同学会,似乎所有人都看我们不太顺眼。不知不觉,我们的关系被更多人以隐秘的方式知晓,他们又羡又妒,排着队向他请教追女/男朋友,取悦女/男朋友,挽回女/男朋友的方法,他一个一个解答,像个心理顾问。哦,他的确学心理,以后不会真当个婚恋专家吧?
“你能把作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问。尖嗓子的问题解决不了,作家不能有点希望吗?
“这个我没法解决。”他摊手。
作家的私密朋友圈对我公开,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对他也公开,尖嗓子也是浏览者。就我们几个。
这些朋友圈记录她的真实生活,除了日记,还有恋爱,她的女朋友,带照片那种。
那些女孩各有千秋,我却越看越觉得她们有个共同特点:和副班长有点像。
最近两个月,照片固定为一个人。
“真像啊。”尖嗓子忍不住说。
“你玩的这是什么替身文学?”我严肃问作家。
作家满脸通红,在我面前垂头认错,认错有什么用呢?
“她们只是长得像,性格完全不同。”作家说。
“你们别担心,我父母说,这事顺其自然就好。”作家又说。
“你父母知道?”
“对。去年我就跟他们说了。”
“出柜?”
“嗯,怕他们误会你。”
我无语,我这位好朋友什么都好,只在感情上犯糊涂。
12
我本想趁假期多和作家聊聊,不想根本没时间。
妈妈已经买好机票,要带我们出国。
我早就习惯了妈妈的临时通知,他还不习惯。妈妈说我们既然要留学,先去欧美学校考察考察,方便选一所喜欢的。
我了然,我早在高一那年就被妈妈带着“考察”过了,这次妈妈特意带他去,顺便全家人度个假。
他心下明白,一路上带小孩恭维妈妈。第一次和他出国,我和他隔着四个电灯泡,我不乐意,于是他又要抽空哄我。如今他做这些没有疲惫感,乐在其中似的,他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也非常愿意回馈感情的人。到了英国,在和他妈妈接近的时区,他不时面露伤感。我和他妈妈商量要不要约个中间点见一面,他妈妈说没空,听到我们出国的原由,她慢吞吞说:“跟你妈妈道辛苦,谢谢她。”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所有人关系的转折。
也许不是,很快我们就知道,她根本不想和我们见面。
春节过后我们提前返校,他要参加一个考试,我要参加一个补习班,突然听说他妈妈要回国。
他妈妈工作表现良好,再过半年有可能跟医疗队回美国,有更好的发展。这次回国为去医院办个必须本人办理的手续,只停留一两天。
我们刚好走不开,我也怀疑他妈妈是故意的。
她对此毫无解释,甚至把回到家乡的行程缩短为半天,另外的时间要去别的城市看朋友。
他气得跳脚,在床边砸枕头,砸累了缩进被子里,差点气哭。可爱死了。
我以为他要持续难过,没想到当晚他就看开了,向我打听他妈妈这次回国有没有人同行,坐飞机要多久,突然看到他妈妈发给我的出行前照片。
“这男人是谁?”他指着照片上的一堆人中的一个问。
“呃。”我有点出汗。
“不对劲,他到底是谁?怎么和我妈那么亲密?”他横看竖看,翻开我的朋友圈,发现他妈妈屏蔽的许多照片。
“原来你平时不看我朋友圈?”我灵机一动说。
“我……”
他的反应有点奇怪。我用最近新探索出来的一套指法逼供他,他气喘吁吁,受不住只好交代。
他哼哼唧唧,说他早就发现他妈妈的很多朋友圈屏蔽他却不屏蔽我,他怀恨在心,在心里诅咒挖苦,忍不住用我的手机看他妈妈的照片。
结果看到一张比基尼照,他妈妈休假时和同事去海边玩,拍了很多聚会照。
我不懂他们母子之间怎么会有那么多羞怯,她在健身教练的鼓励下放弃连身泳装穿起比基尼,接受旁人的夸赞和路人的搭讪,渐渐也开始接受自己身体的美丽,却一万个不想让儿子看到;这位儿子看一眼母亲的比基尼,竟然再也不敢看妈妈的朋友圈。我搞不懂,我妈妈不但亲自科普安全套和性骚扰,还会问我她买的泳装漂不漂亮——泳装和套裙、礼服、旗袍、睡衣一样,不过是衣服。
“我不想知道你们母子怎么相处!你别转移话题!这个男人到底是谁!说!”他气得七窍生烟,枕头一下下砸到我身上。
13
他坚决认为他妈妈被骗了,他说他可以对天发誓。
真是笑话,就算被骗也不关他的事吧?
“你妈到底教你什么东西!你们一家人怎么都这么事不关己!”他果然发飙。
他的考试过于重要,来不及往返,何况他心里清楚,他没权力干涉他妈妈,干涉只会起反效果。他能为爱跳楼,没准他妈妈给他来个有其子必有其母。
但他放心不下,坚持要找个人去看看外国人靠不靠谱。
“有必要吗?你妈妈早晚要恋爱。”我说。
“那也必须找个靠谱的人!那老外一看就不是好东西!”
我不清楚他怎么看出来的,没听过他会相面。
“那你让姐姐去看看吧,约个饭。”我说。
“那个死丫头中看不中用,懂个屁!”他否决。
“队长?”
“队长能看出什么?等我确定那男人对我妈不好,让队长带人揍一顿!”
我懒得理他,只见他拿起电话一通哀嚎,我仔细听了听。
竟然是给我妈妈打的?
他要让我妈妈去给他妈妈的新男友把关?
我目瞪口呆听他又恳求又哄骗又卖惨,妈妈当然不愿意,提出那男人看人也准,不如让他爸爸去看。
“他恨不得我妈赶紧找一个!减轻他心理负担!他能看出什么!我只相信阿姨你!阿姨————————”
我不理解一声“阿姨”能叫得这么一咏三叹,更不理解这么叫唤了半小时,妈妈竟然答应了?
具体会面情况不得而知,妈妈说了个结果:她略施小计证明那外国人是个见一个爱一个的花花公子,不是坏人,只是喜欢多角恋情。
“你看!我就说这个人有问题!”他得意地让我承认他有先见之明。
我只知道两位妈妈好不容易转折的关系又被这次会面折回了原点。
他说跟学霸恋爱累?和宝妈男恋爱也挺累的。
14
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回过神,蔫蔫地问我:“我是不是不该干涉我妈?”
我点头。
“可是……我妈没经验,就算我爸出轨了,她对爱情的认知还是我爸给的,她的爱情观非常单纯……”
“我认为你没资格管你妈的事。你选择的对象也是她反对的。”
“气死我了。你怎么好意思说这种话?”
“你只是不想你妈妈谈恋爱,和小时候不想她再婚一样。”
他一言不发,起身继续打篮球。
这学期开始,他泡球场的时间明显更多,因为他要教招福的男朋友打球。
招福对他信服得五体投地,他也一直致力解决招福的恋爱问题。无奈招福那个男友性格闷,防备心极重,更糟的是对“招福的初恋情人”有莫名敌意,一向擅长交朋友的他愣是没法跟那男生多说几句话。他这个人有几分“越挫越勇”的劲头,越困难越来劲儿,缠着不放,非要和人家做朋友,不但招福脸色越来越差,我也快吃醋了。
“你别误会,那个男生……挺不容易的。”他说。
用流行的话说,男生有些“愚孝”,把整个家庭的未来视为自己的责任,懒散的父母和不出众的弟妹全指望这个长子。他不喜欢流行话,“原生家庭”,“吸血”,“伏地魔”,“道德绑架”等等,父母亲人的恩情无法一笔笔计算;他也不批判,在他看来,人们只是没有认识工具,也没有现实能力处理过于复杂的亲子关系。
他更成熟了。也许因为自己被亲子关系所累,如今更能理解别人。
“招福什么人没见过,喜欢这个男生难道只是因为脸蛋身材?如果只是这样,睡也睡过了,爱也爱过了,怎么还不分手?”他说。
“可能他是受虐狂。”我说。
“胡扯!”
他说男生比一般人更有担当,固执得可笑,却也倔得让人佩服,不论初中还是高中学费全靠自己零碎干体力活攒出来。但男生不是人们说的所谓“凤凰男”,心中有一股非比寻常的热诚,别人对他好,他就要打从心里报答人家,掏心掏肺对人家好。对家人如此,对招福也如此。可是男生的报答在招福眼里不值一看,身份差距过于悬殊,招福随便请一顿饭便是男生一个月的生活费,男生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对招福“好”,就算省吃俭用给招福买份礼物,戴在招福身上不但不搭调,还引来招福的埋怨。从小享福的招福一辈子也理解不了男生的辛苦和心意。
“你们还没分手真是奇迹。”吃饭时,他对招福感叹。
“哦哦,原来我师父圣母心又发作了!”招福自然听不懂,只放心他师父没看上他男友,给我发来这么一条消息。
他说他解决不了招福的恋爱,解决不了男生的问题,只希望男生有个人爱好和个人生活,只有明确的“自我”才能将个人从家庭、从恋爱、从其他事物中界定出来,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非常欣慰,他说话越来越像个心理学家了,这证明他对学业上了心。
“我们没分手也是个奇迹。”他无力道,看我的眼神和看招福一样。
恢复了精神,他又有精神找茬了?
我也升级了,其实维持他的安全感不难,有个诀窍:别夸别人。要始终让他觉得自己独一无二。
他是个均衡感很好的人,想要的只有来自爱人的一心一意,
其实他要的很少很少,给的却特别多,对谁都一样。就连招福那个难搞的男友,也渐渐对他有了笑容。
15
我犹豫该不该跟他交代他妈妈的第二段异国感情。
最后他自己看出来了,他终于克服“看妈妈穿比基尼”的心理障碍,话说回来,他妈妈又不是天天穿比基尼,朋友圈多是正常的生活照片、工作照片和社交照片。他不敢看的不是比基尼,而是他妈妈的新生活。
他看到有个留胡子的男人频繁出现在他妈妈的镜头里。
“这人谁啊!”他质问我。
他也研究出一套新指法,比我研究的更有效,我很快坚持不住,问什么招什么。
他妈妈的新追求者是个医生,也是个虔诚的教徒,曾将自己继承的房子卖掉捐给慈善医疗机构,帮助他们去非洲推广某种传染病的防治。
我停了停,等待他横挑鼻子竖挑眼。难怪他妈妈不愿和他说私事,他神经兮兮,什么都想管。
这次他没说什么,看上去彻底傻了。我这才意识到这段感情有点超纲。
他好不容易接受他最传统最古典的母亲和花花公子恋爱,又要接受一个“信教信到脑子傻掉”的现任。
“边界感。你天天跟别人强调边界感,换到自己身上,就不能尊重你妈妈的选择?”我说。
我和他不同,他妈妈说了那么多,我只问了一句:“阿姨,那位叔叔跟你